摘 要: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大量研究表明,在游戲過程中發生著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思維的綻放。而區域游戲活動更是一種充分利用環境因素,它讓幼兒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主選擇、主動操作、探索學習,以感知、積累、修正和表達經驗,獲取相應知識。結合區域游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使兒童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幼兒在歡愉、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關鍵詞:區域游戲;目的性;計劃性;動態性;數學思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還要求我們“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兒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才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下面我就投放材料的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觀點。
一、投放材料的目的性
要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獲取數學經驗,發展數學思維,材料的提供——無疑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明確提供材料的目的性,即清楚提供什么樣的材料能讓幼兒獲取什么樣的數學經驗,把數學元素巧妙地融合到材料中,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取相關數學經驗。
如,在生活區投放手套、襪子等,除了能讓幼兒熟悉日常生活用品,還能讓幼兒根據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等進行配對練習;在“超市”這一角色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超市物品,無形中讓幼兒學習按物品的種類、用途等進行分類;建構區,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的積木,讓幼兒在自主搭建的過程中感受長短、大小、高矮,不同的排列規律、組合模式等數學知識,又可以讓幼兒比較搭建的作品的大小來讓幼兒積累物體大小相對性的概念。
二、投放材料的計劃性
在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發展水平,更需要關注活動材料本身的計劃性,因此,有關數材料的投放應當是有序而遞進的,有組織而系統的。
例如,“送小動物回家”的活動,提供不同數量的點卡、小動物卡片,能力較弱的幼兒可根據實物的量一一對應擺放;能力中等的幼兒能根據點子的數量,送相應數量的小動物回家;能力較強的幼兒根據數字標志送相應數量的小動物回家。又如,益智區“比高矮”活動,給幼兒提供高矮不一的小動物形象,對年齡小、游戲水平較低的幼兒可以提供3個以內數量的動物形象,他們可能需要多次的錯誤嘗試之后,才能擺出正確的順序,而隨著年齡的增大、游戲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將數量增至5個甚至10個以內,這時候幼兒逐步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先從中找出最高(矮)的,然后從剩下的再找出最高(矮)的,以此類推,完成排序任務。一般說來,區角活動往往不是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實現目標,它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有計劃的過程,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逐步發展新的認知。
三、投放材料的動態性
區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兒童的個別化學習方式,加入活動的每一個幼兒對教師提供的信息(環境、材料)在主動獲取時會經常有一些突破常規的求異思維或發散思維,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假設、想象,另謀活動途徑和方式或賦予活動內容、材料以新的詮釋,這就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不自覺的變通。因此,數學活動材料的投放也應當體現一定的開放和變通性,即提供給幼兒的材料應當是一種動態性的。
例如,娃娃家“串項鏈”活動,一開始,我們提供給幼兒充足的用不同顏色的吸管剪成的小段小段“珠子”以及串項鏈用的繩子,供幼兒按規律串項鏈,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現孩子們串出來的項鏈幾乎毫無規律可言,或者規律單一,經觀察發現,原來色彩、數量都成了干擾因素,于是我們調整了材料,刪減了色彩、數量,并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操作,結果發現幼兒在串項鏈的過程中開始主動關注“珠子”的有序排列,在練習手部小肌肉動作發展的同時也很好地發展了數學思維。又如,在超市游戲中,當我們發現幼兒對于錢幣交易的過程流于形式時,就更換之前所謂的“收銀盒”(只是一個裝錢的盒子),我們特意制作了醒目的“收銀臺”,并貼上了“錢幣”標志,它的出現給超市游戲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沖擊,讓大家都更關注“錢幣”的交易,更關注在買賣過程中進行“數的加減運算”,提升了游戲的價值。總之,通過“投放—觀察—反思與調整—再投放—再觀察—再反思與調整”這一不斷循環的模式,能有效地促使游戲材料的投放與管理日趨完善。
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認為,數學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真正理解數意味著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或能動地建立聯系。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辯證性以及廣泛的應用性等特點,即使是讓幼兒掌握粗淺的數學概念和學習簡單的運算,也需要他們把感知到的材料,經過一番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的過程,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而在此過程中,材料的投放能夠將無形的數學思維有形化,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建構數概念,綻放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金雅敏.區域化游戲活動的特色淺析[J].江蘇教育研究,2007(12).
作者簡介:繆麗婭,女,1977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