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學生物復習課中的方法教學進行了反思,分析了方法教學的常見形式,提出以講授的方式進行方法教學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滲透式”的方法教學,使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關鍵詞:生物復習課;滲透式;方法教學
在生物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在前期的“預設”中各個授課環節是到位的,但在綜合性考試中往往不能收獲滿意的“生成”。經分析,筆者發現學生的問題較多地集中在“方法”上。在基礎知識完備的前提下,學生之所以出現答題失誤,主要是不能自覺地選擇和應用適合的解題方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的反思不應止于學生本身,而是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方法教學”。
一、生物復習課“方法教學”的常見形式
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一節的復習課上,教師按課本的編排順序引導復習,過程中規中矩,在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時,教師明確指出可以采用“拆合的方法”。這樣對方法進行明示,效果很明顯。因為,第一,教師講授順暢。因為前期的備課,引導學生的分析也是有潛在限定的,當學生一步一步得出結論,教師適時地拋出“拆合的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的。這樣,不僅“知識”進行了講授,“方法”也進行了講授。第二,學生學習流暢。課堂上學生從兩對相對性狀實驗出發,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分析,有所偏差立刻便得到糾正,最后不僅得到結論,而且在教師的提點下明白,原來自己運用的是“拆合的方法”。不能不說學生還是有所收獲的。但是這樣對方法直接進行“講授”,效果好嗎?
二、生物復習課“方法教學”的重新認識
從實踐效果來看,把方法教學簡單地等同于概念教學,表面上看學生的理解還是比較容易的,但一遇到具體的問題學生并不能主動自如地運用相應的方法。因為經過課堂的講授,學生把方法當成了知識一樣來對待,無法把方法和問題進行對接,更談不上變通和綜合運用。如以上面提到的復習課題為例,筆者曾意識到方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在設計反饋習題中,有意識連續提出,“F2中親本類型的比例”“F2中新的重組類型的比例”“F2中雙顯性性狀的比例”“F2中純合子的比例”“F2中重組類型的雜合子比例”“F2中AaBb的比例”這樣一連串問題。學生首先的反應是無從思考,但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了這一類型的題目,理論基礎是一樣的,思維方法是類似的,因而還是能夠嘗試運用“拆合的方法”來解決。但是當在考試中遇到“三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或是“復等位基因的遺傳”問題時,學生的表現又出現茫然了。回頭再來看之前學生對方法的掌握還是浮于表面,僅僅是在講授基礎上的模仿,還是沒有真正掌握。
所以方法教學應當被重新審視和重視,單純采用“講授法”來教方法是不可取的,它的不足在于容易理解,難以掌握。那么要怎么做才更合適呢?
三、生物復習課“方法教學”的滲透式教法
楊振寧談到學習方法時曾說:“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部就班式的,一種是滲透式的?!狈此嘉覀兊姆椒ń虒W,也是類同的。由于習慣使然,把方法教學搞成了“按部就班式”,最終使方法教學比較孤立,缺少融合與提煉,學生在不同的試題情境中必然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狀況。
而滲透式的方法教學的核心是,在學生基礎不那么齊備的情況下,布置看似雜亂無章的大量內容,有些內容學生一時還不能全部接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和積淀,卻可以完成量變到質變,從而掌握方法。
還是以前文的“拆合的方法”為例,在復習課中教師提出的一組問題,例如:1.某綠藻在25℃的光照條件下吸收CO2 3.75 mg/h,而在此溫度下黑暗中釋放2.25 mg/h,問綠藻能否正常生活?2.將基因型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雜交,這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分析“親本AABbCc形成的配子種類數”“后代的基因型種類數”“后代的表現型種類數”“后代中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比例”。3.根據某復雜食物網分析最高營養級生物通過不同食物鏈獲取食物,消耗生產者的生物量。
猛一看,這些題分屬三個模塊的內容,本身沒有關聯,但經過集中的練習,學生會自覺發現,思考這些題的方式基本是一樣的,就是“拆合”的研究方法。第一題中要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開研究,第二道題則是要分別將三對等位基因的配子形成、基因型、表現型個別研究,再利用乘法定律進行綜合,第三道題是先將最高營養級的上一個營養級的能量總和進行計算,再分別研究各條食物鏈的能量流動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供的試題情境看似是雜亂的,但實際上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并且方法的掌握僅憑一兩次的訓練也是不夠的,需要教師整合不同類型的試題,循環反復地強化,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離不開學生的自我感悟,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相當重要。
我們應當認識到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它的價值在于合理的運用。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使我們對方法教學從講授到滲透,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掌握方法,提高思維品質,讓復習課更加有效和高效。
參考文獻:
章愛蘭.以問題驅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J].中學生物教學,2012(08).
作者簡介:陶靜,女,1975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