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仙
摘 要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學習條件、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等要素,涵蓋了教學中的各個關鍵環節,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本文以溫州大學為例,介紹該校在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方面的新的嘗試,旨在為有效地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設計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eaching Design for College English
JIA Qiu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covers such factors as teaching objectives,learning condition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which involves every key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whether the class will be successful or not. This paper, taking We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ntroduces how new endeavors have been made in teaching design for College-English,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effective teaching
0 引言
教學設計是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目的,以及為滿足這些需求而設計的教學系統的全過程。①好的教學設計是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合理的學習環境,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安排。做到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加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 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現狀與問題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到“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的要求。②這一目標是大學英語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對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重點、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起著導向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學注重的仍然是對課文的講解、語言知識的傳授、句式語法的分析以及課后練習的核對等,人們習慣于把處理語言結構作為教學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我懂你不懂”、“我講解你理解”的被動型、接受型學習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學活動的互動性以及學習方式的靈活性都不能有效地體現出來。此外,大學英語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學生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大學英語作為高校的公共基礎課,歷來都是大班(50人左右)的形式授課,有些院校甚至是大班合班上,幾十號甚至上百號人坐在一個大教室里,面對著課本、老師、黑板和頻頻刷新的PPT幻燈片,只管帶上耳朵和眼睛就行,他們除了在分組討論和回答問題時偶爾說幾句英語以外,幾乎沒有機會進行說的訓練,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課文講解和課后練習,確實沒有課時對學生的“說”進行指導和訓練,雖然由于多媒體和網絡的介入,大學英語的教學手段有了歷史性的改變,但是師資和教學資源的不足,使得教學的組織形式并沒有發生改變。事實證明,這種教學設計在今天已經顯得落后。
2 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探索
慣用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仍然在用過去的知識框架教今天的學生去應對明天的世界,忽略了今天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與需求,如何運用系統方法,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問題,制定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評價試行方案并進行修改,是調整現有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關鍵。教學設計包含四個基本要素:教學目標、學習條件、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
2.1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教學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育部2007年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中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③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它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各高等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目前我國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追求相關學科內容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完整性,但追求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根據《課程要求》的精神,溫州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具備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自如發表意見和演講能力;能熟練運用英語、Flash動畫及多媒體制作PPT并進行交流的能力;能利用專業英語網絡信息查詢等手段獲取信息以及在國際學術交流中表達和交流思想的能力;具備常用函電、公文、報告的撰寫技能。
2.2 大學英語學習條件
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
溫州大學非英語專業普通本科學生都經過高中階段的英語語言教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英語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讀和寫的能力,但由于高考的導向(不考口語)以及中學教學條件所限,能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思想的學生不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達的語音、語調、語法不夠準確,表達內容的思想性、邏輯性、連貫性不夠嚴密,且頻頻出現語用錯誤,他們對于在公眾場合說英語有恐懼心理。經問卷調查,其實他們對說有著強烈的興趣和需求,以什么方式激發學生說英語的信心和勇氣,讓所有學生都有說的機會,是大學英語新的教學設計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不改變總學時的前提下(4學時/周?6周),學分3.5,改變課程結構,學生不再是單一的在教室里學課文、做練習,而是大班綜合課(2學時/周,2學分)+ 小班口語課(1學時/1周,1學分)+ 網絡自主學習(1學時/1周,0.5學分)的模式。其中綜合面授學習課文里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口語課以小班(每班25人左右)情景授課的形式進行專門的會話訓練。這一容量的班級教學,能夠給予每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也有利于教師動態地關注學生的反饋,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想互動、情感互動、語言互動、行為互動和交際互動得以充分體現。
2.3 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后,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重新設計的大學英語采用啟發式與交互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查看我的收藏啟發式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的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指導原則是“以視、聽、讀導入,以說為本”。在學生開口說之前,先讓他們聽音頻、看視頻以及閱讀文本材料,進行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以及語料的輸入,啟發學生該說什么,可以怎么去說,同時激發他們參與相關情景交際的說的愿望,將這些知識進行輸出。
交互式教學方法以語言功能為綱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它強調語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必須提供真實的、有意義的語言材料,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其教學過程圍繞語言功能的特定任務而展開。在交互式教學期間,師生密切配合,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英語教學有極強的實踐性以及外交性,教學中以學生作為創造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是該課程的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互動關系,教師建立情形,在實踐中學生不斷地獲取語言技能,這是形成“交互”教學模式的意圖。大學英語的交互性還表現在另一方面:課堂情景教學與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的交互。每個學生每周必須登錄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完成任務設計小組分階段發布在此平臺上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控制學習進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愛好自主選擇平臺上其他學習內容,自主調節學習強度。這種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交互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內心需要,將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可以在其中不斷豐富、提高、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以及語言學習能力。
2.4 大學英語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是保證行為取得預期結果的有效手段。英語的學習是一種參與式學習,其特點就是需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性,我們要評價的不僅僅是學習者的能力水平,還有學習者能力的提高程度,對大學英語學習的評價要具有對學生進行過程性激勵的功能,這就需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結合起來。平時成績占50%,期末占50%。平時成績里包括口語、網絡自主學習、詞匯測試、閱讀檢查、作文、翻譯等,強化平時考核評價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在不同階段有所收獲,做到評價階段的全程化。
3 結束語
無論是慣用的英語綜合課體系,還是將其變革成為以內容為依托的英語課,大學英語教學設計都應該以英語教育培養目標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選取適合學習者特點、需求的內容,創造動態的、便于教師監控的學習環境,在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形成一個由教師課堂情景教學和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有機結合的新型交互式英語教學體系,實現教學真正的意義,即挖掘學生的潛力、釋放學生的智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力。
注釋
① 孫可平.現代教學設計綱要[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②③教育部辦公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教高廳〔200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