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王壽波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建立融洽的教學環境和師生關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強的人。因此分析小學數學學習主動性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動性;培養策略
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表現了學生對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對問題積極思考和探究的積極性,也體現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很難理解數學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想象、實踐、探究,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意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關注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出發,通過創設有效的學習條件和氛圍,巧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將學習變成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圓形周長”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這樣一個小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準備好硬紙板,在紙板上畫出兩個圓,將圓剪下來,分別用“滾動”的方式計算出圓形的周長,當學生計算出來之后,就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否能夠用同樣的方法計算生活中的圓形,當答案是不能的時候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彰顯學生主體,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避免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思考、質疑、回答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形成教學相長的課堂活動。那么,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知識水平各有差異,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呢?首先,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無論遇到什么難題,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相信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究能夠解答。當然,如果學生單獨解答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合作解答。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課堂提問、講解的時候要關注各個層次學習信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層次,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解本題,還要注重引導知識的遷移和類型題目的辨析。最后,教師要注重對每一個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注重更新學生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實踐,這就需要教師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多創造互動性、合作性、交流性強的課堂活動,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方百計地在課堂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劉美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J].云南教育,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