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摘 要】在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初中科學教學中如何面對基礎各異,主動規劃、管理自我學習能力下降的學生的難題。本文在分析初中科學實施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必要性的基礎上對其應用做了一定探討。
【關鍵詞】分層教學 自我調整學習 初中科學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的分層教學就是根據所教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的區別教學。從我校推行多年的分層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分層教學把原有的“因材施教”提高到了可操作的水平,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而且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求知的滿足,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適合其自身的最優發展,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似乎解決了統一教學中所造成的有的學生“吃不了”,有的學生“吃不飽”的問題,但同時也出現了學生學習壓力增大、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以及越來越不會學習等現象??梢姡瑔慰拷處煂用嫔系姆謱咏虒W是不夠的,還應該在學生自我調整學習下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才能減少這些弊病的產生。自我調整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達成學習目標,在動機、認知與行為上所做的自我控制。自我調整學習既是學生個體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自身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使之逐步具備一種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能力。
二、初中科學實施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學生個體差異客觀存在,主動規劃、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缺乏
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當前實施小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取消重點初中、取消擇校生等措施,這樣各校、各班內的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就更顯著了。而我們所教的學生,可能仍不明了學習是個人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也由于缺少了對學習的自我調整與方法的認識,使得主動規劃、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如何既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又實質地擴展學生在學習上自我調整的層面,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了。
(二)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顧中間、丟兩頭”的情況。長久以來在中小學的制度化教育框架中,提供給學生的選擇空間有限,再加上教師并不刻意強調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事實,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顯得被動、隨波逐流。我們的基礎教育既要注意確保學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顧及學生的個性張揚,所以進行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確實很重要。
三、初中科學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應用
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是對傳統的集體教學形式的一種發展,它是以學生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為前提,拓展學生在學業上自我控制能力而實施的教學模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一)學生分層
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變化情況作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調整,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的改變作出預習、作業等內容上的自我調整,做到有同有異、有分有合、分合有致。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可以將學生大致分為三層:
(1)A層:基礎扎實,理解知識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得當,成績優異。
(2)B層: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一般,學習比較自覺(需要老師或家長經常提醒、督促的),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
(3)C層: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比較差,理解知識能力比較弱,學習不自覺,成績欠佳。
三層的學生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以根據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情況重新分配。
(二)目標分層
根據三個層次學生的不同,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A層的學生要求他們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復雜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拓展知識的外延和內涵;對B層的學生要求其理解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基本問題,并能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C層的學生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加強對基本原理的記憶與理解。各層次的學生也可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不同初步設立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三)施教分層
在課堂施教的過程中分層通常包括4個方面:課前回顧或預學內容分層,課中問題教學分層,課中隨堂任務分層和課末練習分層。
(1)課前回顧或預學內容分層:課前知識點的復習或對預學成果的展示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既系統地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又了解不同層次學生預習的進展,暴露遺留的問題,為課中教學做好準備。
(2)課中問題教學分層: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問題的設計要有難易梯度,講授知識時提問B層學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全面,把問題逐步展開,帶動C層學生的興趣。在突破重、難點時,發揮A層學生的思維優勢,糾正遺留前概念的錯誤或不足。教師也可以增加實際的教學內容,如以小組方式尋找資料或解決問題、設計實驗等等。如,在《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的教學中,針對三個層次學生分別提出以下三個問題,A.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滑動變阻器,如何達到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實驗的誤差? B.伏安法測電阻電路圖怎樣畫?C. 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原理是什么?然后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生討論,再通過實物投影互相取長補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提高學習的效率。
(3)課中隨堂任務分層:課堂上會有實驗記錄、小組討論等隨堂任務。我將班里的學生每6~7人分成若干課堂小組(讓課代表根據班級座位和學習成績分的,一個學期有2次調整),每個組里都有A、B、C層的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各層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優勢進行調整,發展適合當前學習情境與任務的學習模式。比如有的學生在力學上比較薄弱,就安排他完成C層的任務,而他在電學上很有興趣,就安排他完成B層甚至是A層的?;蛘卟捎眉臃旨顧C制,小組分到的隨堂任務如果是A層學生回答出來的加1分,B層回答出來的加2分,而A、B層把C層學生教會(只告訴答案不給分),并由C層學生回答正確就加4分。這樣相互學習、相互帶動,層層消化,達到共同理解的目的。endprint
⑷課末練習分層:根據課堂教學的分配情況,時間如果充裕還會安排當堂練習。當堂練習是要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時查漏補缺,因此題目的選擇和設計上也要有難易梯度,以便教師能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
(四)作業分層
課后作業根據數量、內容、形式、難易程度不同來分層布置,讓所有的學生在做作業中能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助學生將自我調整學習模式潛移默化到學習過程中。我??茖W組曾就分層教學自己編寫過相應的校本作業,作業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落實,適宜所有學生做;第二部分為創新提高,分AB層,按不同層次的學生拓展情況,A難B易。以下節選其中一節課作業的案例:
第6節 電壓的測量(第二課時)
【基礎落實】
1.在使用電壓表之前,要把電壓表的指針調整到 刻度線的位置。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___________,學校實驗室里常用的電壓表各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兩個量程中,一個是________V;一個是________V。使用量程為0~3V時,每個大格表示________V,每個小格表示為________V。使用量程為0~15V時,每個大格表示_______V,每個小格表示__________V。
2.如圖所示,用電壓表測某段電路兩端的電壓,圖中指針指的示數為______,若使用另一量程,圖中指針指的示數為_______。
3.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三塊電表,甲是______表,測________。乙是_____表, 測______。丙是_____表, 測_______。
4.如圖甲所示,開關閉合,電壓表_________(填“有”或“沒有”)讀數,開關斷開,電壓表_________(填“有”或“沒有”)讀數。如圖乙所示,開關閉合,電壓表 (填“有”或“沒有”)讀數,開關斷開,電壓表_________ (填“有”或“沒有”)讀數。
5.圖甲中,電壓表V1的讀數為1.2V, 電壓表V2的讀數為1.6V,則電源電壓為_________V。圖乙中,電壓表V1的讀數為1.4V, 則電壓表V2的讀數為_________V,電源電壓為 _________V。
6.如圖,將L1.L2組成并聯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A、B兩點之間的總電壓U。結果為U1=3V,U2=3V,U =3V,這說明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的電壓 _________。
7.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為3伏,閉合開關后電壓表讀數為1.2伏,則燈L1兩端電壓為_________伏,燈L2兩端電壓為_________伏。
8.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為3伏,閉合開關后,電壓表讀數為_________伏,L2燈兩端電壓為_________伏。
L1會亮嗎?_________。
【創新提高】
A層
9.如圖甲中,開關閉合后,電壓表讀數為_________伏。如圖乙中,開關閉合后,電壓表讀數為_________伏。
10.按圖甲的電路圖,將圖乙的實物用筆畫線代表導線把它們連接起來,要求導線不要交叉。電壓表V1的示數是1.8V,電壓表V2的示數是3V,那么燈L2兩端的電壓為 __________伏。
11.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若保持R1不變,并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V1的示數分別為2伏、4伏和6伏時,電壓表V2.V和電流表A相應的示數如下表所示:
電壓表V1的示數(伏) 2 4 6
電壓表V2的示數(伏) 6 4 2
電壓表V的示數(伏) 8 8 8
電流表A的示數(安) 0.2 0.4 0.6
(1) 對表中三只電壓表的數據進行分析,可歸納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表中電壓表V1和電流表A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比值是________ 的。(填“變”或“不變”)
B層
1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串聯電池組的總電壓等各節電池的電壓之和
B.并聯電池組的電池個數越多,總電壓越高
C.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
D.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13. 電壓表測燈E2兩端電壓,正確的電路是圖中的 ( )
14. 如圖所示電路通電時,若閉合開關S,閉合后電壓表示數跟原來相比將( )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無法確定
(五)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就是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不同地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目標應多元,評價方法也應多樣,但目前為止我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評價分層還僅限于考試評價。每個學期都有一次分層競賽,根據期中考試的成績把學生分成A、B兩層,試卷分為基礎卷和能力卷,或A卷和B卷,讓學生有多次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其實,評價分層還可以放在平時的單元測驗上,甚至是九年級的科學實驗考查上,關鍵是如何使評價操作更有效,不會使老師的工作負擔加大。
(六)講評分層
通常試卷講評是由老師負責的,當然不能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地講,而應有選擇、有側重,雖然做了充分地準備,但總覺得教師講得很投入、很興奮,學生聽得效果并不好,而且現在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如何能改變這些狀況呢?能不能把試卷講評也融入到自我調整學習下的分層教學中去呢?我嘗試著把班里的學生每4個分成一組,每個組里都有A、B、C層的學生。輪到哪一組來講評,我就在講評課的前一天把這4個學生的試卷先發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把試卷上的題目分組,每人負責一塊講評給全班同學聽,如果覺得哪道題目自己講不清楚,可以“場外”求助(可以求助老師,也可以求助其他理解透徹的同學),老師在“場外”一方面觀察記錄其他學生聽課的效果(對不認真聽課的予以減分),另一方面對講解完的學生給予評價加分(加分的多少取決于聽課學生最終理解的程度,并納入到期末總評成績中)。經過多次實踐,我發覺試卷講評課的效果提高了很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畫圖能力也得以提升,尤其在期末考試的實驗分析題中逐漸體現出來。
以學定教、研學促教,沒有哪個方法從頭到尾都是切實可行的,我們面對的學生群體在變,我們的方法也不能墨守陳規。
【參考文獻】
[1]程金貴.利用分層教學貫徹任務教學法理念[N].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2).
[2]楊成龍.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探究,考試周刊,2009(41).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4]沈呈民.“分層次教學”的理論與實驗研究,http://www.edu.cn/20011017/3005335.shtml,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