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初中數學是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問題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大有裨益,尤其對數學學習而言更是有極大的好處。本文就從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出發簡要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方法
初中數學學習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概念的講解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教師在講解概念時,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轉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形象問題,從而降低學生對概念理解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將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在掌握理論后自覺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解決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主要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是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際中,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那么很容易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分離,沒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意識。創設問題情境時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發現數學概念的載體,并把自己從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從而做到靈活運用。比如:我們在人行道上行走時發現,人行道上鋪的地磚基本都是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或者是正六邊形,這樣的地磚形狀在鋪的過程中不會留下縫隙,進而就可以避免因雨水滲入而導致地磚松動的問題。教師用這個例子作為導入,可以讓學生對正方形的理解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的理解更加得形象化。
二、從趣味性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注重的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那么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無聊的心理。創設問題情境時以趣味性為出發點,那么可以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1】教師可以這樣做:在班里找三個身高不同的學生站在講臺上,以身高居中的學生作為標準,那么比他高的同學用數學概念來說就是正數,而比他低的學生用數學概念來說就是負數。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負數這個概念,并且還會留下深刻印象。
三、從懸念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是一門注重理性思維的課程,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那么很容易讓學生在數學的王國里迷失,從而不清楚解題思路在哪里。創設問題情境時以懸念性為出發點,那么可以有效利用初中生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探索欲,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解“角平分線”這節時,教師可以用實例進行引入:有三條街道,它們兩兩相交,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現在想在這個三角形內部建一個超市,那么,為了使這三條街道距離超市的距離一樣,該怎么設置超市?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幾何畫板進行試驗,學生在試驗的過程中發現在三角形內左右上下移動鼠標的時候,有一個固定點滿足了條件,但是怎么才能快捷的找出這個點呢?很明顯,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無法得出答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這一概念的探討,并將角平分線運用到解決這一實際問題中。【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欲,從而使一個陌生的概念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得到了深入理解。
四、從開放性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是一門開放性比較高的課程,同一題它的解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那么學生很可能就會思維僵化,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更不會舉一反三。比如:在學習矩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四邊形,其中這個四邊形的對邊相等,那么要想這個四邊形變成一個矩形,這個四邊形還要滿足什么條件?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積極的探索,并與自己的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從而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關于矩形的知識,同時也使理解力比較弱的學生也能參與到學習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一方面要以教學任務為目標,創設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另一方面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情境。這樣,教師才能通過自己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來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B,2012.
[2]張靈君.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考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