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強
【摘 ? ?要】在我看來,數學是一門規律性、技巧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聽課效果往往對其學習效果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習效率 ?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02
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和數字的學科,通俗意義上來講,數學可以細分為代數學和幾何學。代數學主要利用加減乘除等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律對數字進行正確的排列組合,從而求出相應的結果;而幾何學則主要通過位置探究來論證二維或三維圖形中點線面以及各種角之間的關系。高中階段數學教材中內容主要包括集合、函數、數列、不等式和立體幾何等幾部分內容。
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高中階段所涉及的數學知識不僅在難度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結構性、專業性方面也逐漸加強。這就導致高中數學科目本身偏向于技巧和規律的研究,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公式和定理的直接套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需要學生通過發散性思維,對既有的公式和定理進行靈活性變化。因此在我看來,對于高中數學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較為有限的,主要是教給學生基本的解題方法。要想切實提高數學成績,還是要從學生本身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吸收和消化,從而在解題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一、增強課堂掌控力
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所必不可少的兩大基本要素。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擔任著知識學習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而教師擔任著知識傳授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數學是一門專業性非常突出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知識學習地效率的高低。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從而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證上課秩序。
(一)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
眾所周知,高中階段所設置的科目種類較多,尤其是隨著文理分科制度的取消,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也有所增加。如果不算早晚自習的時間學生每天八節正課一般至少會學習五到六種科目的知識內容,知識點的復雜多樣容易導致學生思維轉換的滯后性。而數學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的學習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函數這一部分,即使每節課都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學生也不一定能將知識點熟練運用于解題之中。實際的教學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在上課一開始的五分鐘左右很難自主完成學科思維地轉化,如果教師上課一開始就長驅直入直接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只能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因此教師在上課一開始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數學思維地轉化過程,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上來,從而提高學生地聽課效率。
(二)把握課堂教學時間
首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根據備課階段主次知識點的劃分進行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通常情況下,每個數學教師會負責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從班級整體角度來看,不同的班級學生的組成不同,因此在數學知識認知水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性。作為教師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會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并借鑒學生以往知識學習反饋信息來對新知識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預見性地定位,從而為教學過程中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做好準備。當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聽課狀況對于重難點內容進行適當的、及時地調整,從而保證每一個知識點地講解達到最優化。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最佳的教學時間。數學作為典型的理性學科來說,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具有客觀性,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想達到理想的聽課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保證頭腦的清明與高速運轉度。而調查研究顯示上午十點之前是學生學習效率最大化的時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將重點知識內容安排到這一時間段內,從而提高學生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效率。
二、提高課堂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在我看來,作為一名教師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利用自身的經驗和素養傳授給學生足夠的間接經驗。而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一)探究性教學方式
探究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整個教學過程以討論交流為主,教師根據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確定一個探究的主題,或者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在一定教學目的促使下,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地討論和探究,并以即時報告的形式派出小組代表,登上講臺進行討論結果地闡述。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和主動發言的熱情,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度。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探究性為主的課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問題的解決過程。因此探究式教學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僅僅作為知識的點撥者和思考角度的引導者而存在。
(二)競爭化教學方式
競爭心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尤其是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這座升學獨木橋,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加需要“寸土必爭”。適當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的競爭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探索欲,如數據的統計在高中數學知識中可以算作是比較簡單的存在,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這一部分的知識作為任務進行布置,讓那個學生在課本例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討,并且設置相應的獎勵措施,讓小組之間進行形成競爭的關系,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不遺余力的開動腦筋,從而達到最高的學習效果。
三、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
數學所涉及的解題技巧需要反復應用于具體題目的練習中才能熟練地掌握,因此課下作業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的必備項目之一。課下作業在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問題方面發揮著獨到的作用。但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在保證學生達到一定練習量的前提下,還要在選擇練習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盡量避免陷入題海戰術的教學誤區,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以上是我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的幾點看法和建議,希望對于其他數學教師教學工作地改進有一定的幫助,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數學的教學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