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貴靖
摘 要 教育是一個國家走向興旺發達的持久動力,也是傳承社會文明基因的載體。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成為對社會,對家庭的有用之才,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共同愿望。實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意義重大。本文從教育公平的意義和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期盼引起社會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
關鍵詞 教育公平 教育資源 共建共享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做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展和體現。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必然包含著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的公平正義,是一種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的優質教育體系。它能使受教育者均衡的公平的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1、教育公平的意義
1、1 教育公平的內涵
1、11 教育公平從人文層面上,是指教育機會均等。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人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二是人人都能有公平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人人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國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得到全面普及,所有適齡兒童都有了接受初級教育的機會,這一目標得到實現。而人人都能有公平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是指在已經實現普及初等教育的前提下,人人都能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這一目標我國還沒能實現。
1、12 教育公平從社會層面上,是指教育資源的分配要公平。教育資源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有限的,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應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符合對每個需要接受教育的個體,應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這一層面的目標,受個體的地位、身份、職業、住所等的差異,而未能實現。
1、13 教育公平在法律層面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利;人人享受平等的公共教育資源;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過程。這一層面在理論上是實現了,但在現實還相距甚遠。
1、2教育公平的必要
1、21 教育公平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所在。人類社會的進步,追求的是公平和正義,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社會成員自身發展的前提。只有堅持教育公平,賦予每個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使社會成員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和釋放。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1、22 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要求所在。和諧社會是一個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目標都能逐步它得以實現的社會。它能使社會成員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會,是一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的社會。而這也正是教育公平終極目標的題中之意!
1、23 教育公平是法制社會的重要標志。法制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客觀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2、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為使受教育者均衡的公平的共享這些資源,這在科技不很發達的過去似不可能,而在網絡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會變成現實。
2、1 提高共建共享意識
各級教育部門要對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媒體宣傳,文件解釋等,從思想認識上重視教育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要讓人們明白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尤其是要讓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認識到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對實現教育公平必不可少。
2、2 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政府應加大投入,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等,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之間的三級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管理體系。政府管理部門負責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政策,領導協調各方凝聚共識,扎實推進。學校要積極轉變觀念,打破墨守陳規,主動參與其中,充分開發自身有特色的教育資源,和充分利用公共的教育資源。
2、3 開拓渠道獲取資源
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應是多方面的,政府分配要公平合理,學校購買要結合實際,而學校應立足自身校通過組織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比及立項建設等,推選出優秀教學課件,參加課件評比,以獲取優質教學資源。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起專門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形成網絡,服務有需求的各方。
解決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問題,政府要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保證教育投入,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和更多的財力辦好教育事業。教育的公平需要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我們相信這一天一定能夠早日到來, 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優質教育,讓人力資源強國夢想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曹利.教育公平的內涵及原則[J].四川教育,2011(9)
2、徐麗莉.我國教育公平現狀及應對策略[J].教育管理,2012(2)
3、劉向鋒:《我國農村教育公平問題及對策研究》,碩士畢業論文。
4、 田惠生等:《以制度設計和體制創新保障教育公平》,《人民教育》,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