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詩財
摘 要: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煥發出強烈的好奇心與興趣。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較強的學科,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也沉悶壓抑,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常常是死氣沉沉、昏昏欲睡。所以,構建愉悅型的教學課堂,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目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愉悅型;課堂導入;游戲教學模式;數學情境
近幾年,筆者對小學數學愉悅型教學課堂的構建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從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心得與感悟。現結合自身經驗,對小學數學愉悅型教學課堂的構建談幾點粗淺的建議和看法。
一、創設精彩的課堂導入,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一節課的開始,往往決定著這節課的成敗。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一個精彩、有趣、新穎的課堂導入,這樣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還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激起他們無限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本節課的學習當中。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這一節時,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在偌大的數學王國里,長3米、寬5米、高6米的長方體和高5米的正方體相遇了,不知為什么它們開始相互爭吵起來,路過的三角形聽到了,問它們為什么爭吵,這時候,正方體說道:“我覺得我比長方體盛的東西要多,因為我比它要長。”“不對,應該是我盛的東西要多,你看我比正方體要高出那么多呢?”長方體立馬反駁道。“哦,原來你們是在為誰的體積大而爭吵啊,我有辦法解決,我現在去拿一個小水桶,分別向你們兩個里面裝水,誰裝的水最多誰就贏了!”講到這里,見學生注意力都十分集中,我沒有繼續講下去,而是趁機問道:“那么,長方體和正方體究竟誰會贏呢?”這樣,通過講述故事并提問,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起來,同時,也因為急于知道問題結果而對本節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采用游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領域中,游戲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和喜愛,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好奇、愛玩、愛動是他們的天性,游戲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受到了他們的廣泛歡迎。在游戲中,他們的身心會完全地放松,并全心全意地投入。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可以在教學課堂中積極地采用游戲教學模式,以此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2、5、3倍數特征》這一節時,我就采用了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具體方法為:在課前先準備了10張卡片,每張卡片上寫有0~9中的不同數字,等到上課的時候,我隨機選取了10名學生到講臺上,讓他們將卡片貼在身上,每一位學生代表不同的數字,當有學生說到3的倍數時,那位所貼數字是3的倍數的學生必須站出來,或者能和其他數字相組合,成為3的倍數的學生必須找到自己的“盟友”一起站出來。否則就要被淘汰,由其他學生替代。這樣的數學小游戲,營造出了歡樂自由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真實的數學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并非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而是將其運用在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應該運用有效手段,給學生創設一種真實的數學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和樂趣,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四年級下冊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時,在學生大致掌握了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之后,我在教室的講臺上放上了我在課前準備好的畫有各種商品和貼好價格標簽的卡片,價格都是帶有小數點的,如水杯2.8元,花瓶5.5元,鉛筆1.2元,卷筆刀0.7元,帽子12.5元,乒乓球0.5元等,然后,依次選擇2名學生,讓他們到講臺上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經歷算錢、找錢的過程。這樣,我就給學生創設了一種真實的數學學習情境,既增強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了數學知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又讓學生真實經歷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培養了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日后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采取切之可行的措施,構建愉悅型的教學課堂,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保持快樂、愉悅的心態,使他們既能掌握大量的數學理論知識,還能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艷瑩.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
[2]郝秋生.快樂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于實現[J].學周刊,2012(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