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要】國家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政治課教學也必須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新的教學模式和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的欲望。激發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我們必須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讓學生學會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掌握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材料,并在觀察、分析大量的新材料、新信息的過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關鍵詞】中職校 思想政治課 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80-01
國家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政治課教學也必須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新的教學模式和要求。在有些調查中,思想政治課成了不受歡迎的學科。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工作,如何讓思想政治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里,使他們樂學好學,是我們政治課教師當前應該探索的重要問題。在這里我就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開發引導——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的欲望。激發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學生去探究知識并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的意向,并隨著這種情感體驗的深化,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哪門課感興趣,便會對哪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萌發積極的思維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自始至終注意學生學習的情緒和反映,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例如,教師一個別開生面的導入、一句幽默詼諧的語言、一幅惟妙惟肖圖畫、一段充滿激情的講解、一道耐人尋味的故事……都會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思維活躍,在此基礎上質疑啟發,便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我在講“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舉了一個“羅丹砍手”的事例,引導學生從雕塑家羅丹在完成巴爾扎克的雕像作品后,把雕像作品的雙手用斧頭砍去的事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從美學的角度,去理解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但部分也會影響整體的道理。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理解了比較抽象的哲學道理,而且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二、踴躍提問——求異
很久以來,我們習慣了用固定的方式培養循規蹈矩、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學生很少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學生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其創新意識也逐漸淡漠……因此,我們必須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是在解疑、釋疑的過程中培養起來,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的成才之道,多從求異開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提出的有個性的問題,即使是一些不應疑而疑的問題,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應該加以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正確思維。
例如,我在講“我國的政黨制度”時,針對“我國的政黨制度究竟是一黨制還是多黨制”展開了討論:有的學生說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所以我國是一黨制的國家;有的說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是共同執政是多黨制。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只要善于引導就不難得出我國“既不是一黨制也不是多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結論。這樣質疑問難,即點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又讓學生在討論溝通的同時,達到了明理的效果。
三、直觀形象——求活
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突出相反事物的特征、相似事物的異同點、課文的重難點,常常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誘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可以豐富想像,讓學生學會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同時,借助于多媒體,網絡,圖表等教學用具,穿“針”引“線”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活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社會主義的本質”這個問題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但課文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的表述過于概念化,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教學時,我運用比較的方法,并輔之以投影、圖表、錄像和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從三個問題進行比較:第一,從建國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和舊中國進行對比;第二,社會主義能夠消滅貧窮,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和資本主義始終不能消滅貧富兩極分化的事實材料進行比較;第三,讓青少年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優劣進行比較。
這樣,從具體情節入手,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從而,認清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四、緊跟時事——求新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青年學生接受的信息增多,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能一味的只講大道理,也不過多地進行理論分析,而應根據每班學生的認知的特點,引導他們密切關注社會現實,聯系自身思想實際,掌握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材料,并在觀察、分析大量的新材料、新信息的過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五、教學手段——求變
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學課有趣,這就是決定老師要在教學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來提高課堂的興趣和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我們的教學內容上,所以要大膽的不失時機的運用錄象,投影、電影、掛圖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樣化,現代化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手段,課堂容量大,直觀具體,教學效率高。學生耳目一新,興趣盎然,聽講集中,積極性、主動性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師知識——求寬
要想使自己的課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贊賞,教師必須有淵博的知識,才能旁征博引,對答如流。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比較多,提出的問題也是五化八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一一解答,解答的問題讓學生佩服,你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就確立了。學生就會信奉你觀點,按你的要求去做。所以教師就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借助不同的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導,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公民。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
這樣以來思想品德課所體現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就比較明顯的顯示出來了。真正的實現了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和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從而更好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
七、評價方式——求多
人的發展是各具特色、的教育者沒有權利去干預學生的發展方向,思想政治課效果評價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來對待所有的學生,這樣會無情地扼殺眾多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也不能以分數論英雄,否則學生往往“高分低能”,多給學生下些鼓勵和支持,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要多采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從評價中體驗成功,得到快樂,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總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今天,我們的教學應“求新求變”。只有通過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實施開放性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面對未來充滿挑戰性的社會。
綜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探索。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必須走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前列,努力發揮政治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