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繼臣
(河南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勝任力分析
閆繼臣
(河南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451191)
摘要: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定位,必須是適應日益發展的中小企業對人才的強勁需求。本文對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勝任力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職業能力;崗位勝任力
本科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就業取向,必須適應就業市場對畢業生勝任崗位的要求和學生本人的就業需求。本文的研究表明:強調學校在學生就業尤其是工商企業管理類學生就業中的指導性作用是從本科學生的就業需求、市場對本科學生就業崗位提供的要求和學校對學生就業意愿的引導諸角度,尋找學校教育適應市場需要的契合點。
一、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的就業、學習意愿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學習意愿受學生畢業后就業市場需求的影響較大。隨著本科招生數量的逐年擴大,本科已經演變為高考招生錄取的主力軍。與此同時,本科類院校的招生數量也在逐步擴大,招生院校已經從原來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逐步過渡到新升本院校和民辦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專業已經嚴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招生計劃。由于涉及到學歷需求,近年來的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現在:
(一)家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需求。
和傳統的教育需求不同,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需求的主要表現是學生家長對學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投資已經由過去的盲目接受高等教育向教育的品牌化、專業化過渡。這種過渡的突出表現是高考的錄取。近幾年的高考招生結果顯示:專業性強、品牌知名度高和學生就業宣傳的好的院校越來越受到學生家長的青睞。這種轉變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有向知名本科和公辦本科院校進一步集中的趨勢。這種集中,主要表現在各個高等院校開學后的學生報到率上。在各個招生院校報到率的背后,潛在的隱憂是,家長對高等院校所設專業的盲目性評判。
(二)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就業導向。
隨著社會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加劇,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有專業化的趨勢。與此同時,學生對社會緊缺專業的學習需求意愿逐步強烈。從局部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對社會熱門專業的需求存在極大的從眾心理。比如,工商管理類的會計學專業已經成為每個高校錄取的高分專業。這種對專業的盲目,勢必造成幾年后就業市場的微觀失調。
(三)社會輿論的不恰當引導。
社會輿論的不恰當引導表現在對緊缺專業需求預測的權威發布。目前對緊缺專業的發布,主要表現在網絡傳媒的盲目擴散。比如,媒體熱炒的專業都能成為當年學生選擇職業的主要導向。這種導向的引導,仍然沒有改變學生對管理類專業的熱情。因此,在輿論導向的引導下,對未來就業市場趨勢的盲從,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學生的專業熱情和學校為了迎合社會需求所做出的培養沖動。
二、企業工商管理類崗位群對學生勝任力的要求
工商管理類崗位群是指企業在運作過程中的崗位設置。按照大類劃分,工商管理類崗位群幾乎包括了企業的所有非生產性崗位,比如會計、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等。這些崗位的設置,受市場主導型影響的是教育部本科指導性專業目錄的編制。雖然其中強調學校專業設置的自主權和按崗位設置專業的指導原則,但在實際文件中只是把工商管理類的專業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
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的脫節從學生入學就表現出來的是:高等教育要滿足人民的教育需求,根據社會需要開設了越來越多的專業;學生及其家長,根據社會需要選擇了自己認為未來有巨大就業需求的專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學校提供的學生就業率調控學校的專業設置。一切看起來似乎運轉正常。
在這種正常下,缺乏了一個用人主體即企業在就業市場的巨大作用,企業對就業崗位勞動力的勝任力的合理需求。從就業市場和勞動力需求數量分析角度,企業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表現在:
(一)低端勞動力需求強勁但人員短缺。
低端勞動力崗位是指那些不需要進行長時期專門培訓的工作時間相對較長、收入待遇相對較低和社會公眾就業美譽度相對較低的工種和崗位。這種低端勞動力需求的短缺不僅僅表現在沿海發達地區,近幾年已經蔓延到了內地。從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傳出的信息表明,社會需求量大而且供不應求的崗位主要是服務行業的服務員、生產企業的初級勞動者和市場營銷人員。事實上,中專技校畢業生滿足不了這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上看,這種人力資源的需求和供應的矛盾將會愈演愈烈。
(二)熟練勞動力崗位人員供應匱乏。
熟練崗位勞動力供應匱乏是指那些能夠獨立工作,不需要專門人員指導而且能夠指導其他人員的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從企業的角度,這種熟練崗位勞動力的標準已經隨著市場上熟練勞動力數量的匱乏而不得不降低;從就業者角度,和社會相對應的工種收入標準的逐步提高和社會需求量的逐步擴大,由于選擇職業的機動性和自由度逐步加大,勞動者在一個企業連續工作幾年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受市場因素的制約,這種改變已經導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把越來越多的精力用在了招聘管理上。從企業經理反饋的信息看,越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流動率越高,熟練勞動力崗位人才需求越大。
(三)高級管理人才供不應求。
高級管理崗位是指企業中層以上的管理崗位。即使在一個小型企業,高級管理崗位也是指各個部門的部門經理或相當級別的管理干部。由于我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獨特的選拔機制,高級管理人員的匱乏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走上領導崗位,在生產實踐中充當了領軍人物;另一方面,經過專門培訓,受過專業工商管理教育的中層干部嚴重匱乏。這種脫節,仍然表現在有技術背景的高級經理人才缺乏工商管理知識的專業教育培訓;另一方面,懂管理的畢業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運營過程的熟悉和了解。
基于這種狀況,管理類畢業生要在畢業后從市場找合適的管理崗位,必須具備低等級工作崗位的工作經驗和相應的管理體驗。正是這種匱乏,高校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就業率和工程技術類畢業生相比存在嚴重的供過于求。
三、高等學校對工商管理類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就業指導
基于企業實際需要的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主要是指學校不僅僅要從就業市場、就業觀念、就業技巧和就業政策中的就業指導。在學生就業指導中,除了對學生就業能力、就業思想和對職業的正確認識的就業指導外,必須結合學生的專業進行技能培訓和生存能力訓練。由于在校生數量大,具體到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就業指導,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和有關管理部門密切結合,落實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崗位上的上崗證明。由于人事政策的逐步靈活和人員流動率的加快,企業對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從現在勞動部門已經頒布的工商管理類職業資格證書上看,工商管理類大多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種工作經驗的限制,從制度上限制了在校學生取得職業資格的準入門檻。因此,本科高專院校要積極主動和當地的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聯系,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就業主動性。
(二)加強勞動技能訓練,強調專業過渡教育。
就業觀念的轉變,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的課題教育上。從現有的經驗看,全員就業指導訓練,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工商管理類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從所有的專業課程中接受管理思想的同時,從教師那里接受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理念。從現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看,畢業后直接從事管理工作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太低。專業過渡教育能夠較好的改變學生的就業思路。所謂專業過渡教育就是要求學生畢業后不要過渡的強調專業對口,強調在生存基礎上的專業對口。如果沒有合適的專業,一定要放棄個人的興趣和專業,首先從基礎崗位做起,積累經驗,等待計劃。要把長遠的專業對口和目前的生存結合起來;把個人能力的培養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統一起來;把適應社會的過渡和自身價值的實現形式結合起來。
(三)加大教師就業指導知識的教育和教師就業能力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就業指導知識的教育是指對教師進行就業指導理論知識的專門訓練。這種訓練要求教師掌握系統的就業指導理論,培養為市場服務的專業素養。言傳身教地指導學生對本專業的正確認識,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適應能力。
教師就業能力的培養,不少地區已經做出嘗試。建議本科高專院校加強對專業課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現有的對本科高專教師“雙師型”教師的要求過粗。要強調從實際工作中選派教師,切實培養教師的職業服務意識。
(四)社會實踐環節要加深學生對學科綜合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
事實上,所有的學校,所有的教學計劃都有社會實踐環節的教學安排,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需要學校、教師的通力配合。教學實踐環節的安排必須體現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是對學生接受社會檢驗的最重要環節。由于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學生人數的激增和教師隊伍建設的不協調,個別院校忽視了實踐課程教師隊伍的培養。
結論
本科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培養決不是普通研究型本科教育模式的簡單轉型,更不是原來專科培養模式的簡單轉變。在強調學生創新創業的環境下,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定位,必須是適應日益發展的中小企業對人才的強勁需求。在強調操作性和實際性基礎上,從企業需要角度加強對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必須從教師角度入手,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學生的就業意愿,尋找學校教育和企業需要的最佳結合點。
作者簡介:閆繼臣(1963-),河南偃師人,河南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