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蓉
摘 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始終是新課標體系下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物理與生活聯系密切,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有效融入生活情景,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教學內容的理解。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形成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將物理教學有效地融入生活情景,在教學中應采取相應的策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依據現實生活進行物理教學。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真切感受物理的生活性,培養物理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物理教學;生活情景;創設情境;聯系實際;策略
生活決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這是生活與教育的關系。物理教育同樣也來源于生活,教育只有聯系生活并且運用到生活中才能保持其無窮的生命力。隨著課程的改革和新課標理念的普及,物理教學融入生活情景的教學方法不斷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與親切,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從而取得教與學的共同成功。
一、從生活中發現物理的奧妙,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奧妙。當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紅外線這一節時,可以利用學校門口裝置的紅外線探測儀,讓學生走進紅外線場所,學生會發現當有人靠近大門時,大門會自動打開;上廁所后,當手靠近干手器時,干手器會自動打開,吹出熱風。這樣學生就會理解紅外線的作用,教師結合實際給他們講解其中的物理學道理,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并且理解深刻。同樣道理,在學習到紫外線這一章節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紫外線的性質,讓學生觀察100元面值人民幣的防偽標識,然后用紫外線照射它們發現的標志,可以看到紫外線照射下的防偽標識發出的熒光。這些簡單的物理現象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保持對物理學習的熱情。
二、聯系現實生活,用生活現象強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物理書中的知識往往抽象,概念比較深,定理也很深奧,所以單單在課堂上書面講解物理知識對年齡尚小的初中生來說有些理解困難,學生對物理知識往往只能做到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些知識往往都是物理學家們在多年的生活實際中通過不斷分析,總結歸納出來的,所以在學習物理知識時,也應該讓這些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將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來理解物理理論知識。例如:大氣壓是一種較抽象的物質,所以初中生有些難以理解大氣壓的存在。在教學時就可以從生活實例出發,如果將兩個軟塑料托的衣鉤相對,用力擠出他們之間的空氣,然后將其分開就會發現,兩個衣鉤很難分開。再比如,我們經常用的鋼筆吸墨水的時候先擠出里面的空氣然后吸進去墨水。這些生活的實例比比皆是,通過熟悉的現實生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這些有趣的生活現象肯定比枯燥的課堂講解有趣的多,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透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實際,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學是為了更好地用,能運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課堂學習內容運用到實際中是新課程理念下的目標。學以致用是中國歷來追求的學習目的。物理教學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物理教學時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這一節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觀看《水上步行鞋》的視頻,讓學生解釋這一發明的物理原理。這些問題有趣而充滿想象力,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理論知識的積累和生活情景的增加,學生漸漸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并構建屬于自己的物理知識構架,一步步完善頭腦中的物理知識體系,不再只是考試時套用定理,死記硬背概念式的物理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讓物理知識發揮教育功能
社會倡導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對物理知識的延伸始終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首先,可以在物理教學時滲透環保教育,物理與生活環保這一主題聯系緊密。學生在學習噪聲這一章節時,就可以教導學生平時不能制造噪聲,避免喧嘩,以免造成噪音污染;在學習光污染這一節的時候教導學生不能用強光照射他人的眼睛;在學習大氣污染時,教會學生懂得要綠色出行;在學習水污染時告誡學生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總之,物理教學離不開生活情景,物理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到生活。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我們應該創新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沖出課堂式的封閉式教學,將物理延伸到生活中,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將教材與生活完美融合,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物理教學充滿魅力,提高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趙娜娜.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