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玲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對高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美術藝術基礎的素描是高中美術教學中最為重要、極具個性的一門課程。如何實現高中素描優質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高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從三個方面探討高中素描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美術;素描教學;學習興趣;觀察法
素描是一切造型美術的基礎,也是獨立的一門藝術,在美術藝術中占據重要地位。素描教學不但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觀察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素描是高中美術的基礎,所以提高高中素描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意義。
一、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考慮到高考,素描教學仍采取學院派調子素描教學模式,即更為偏重結構、光影、空間、質感等層次變化教學,和高中素描教學銜接性不佳,不利于學生接受,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應根據高中素描教學需要,結合高中生的水平,做好這幾方面:
1.開設美術欣賞課程
應鼓勵學生多觀摩大師級優秀作品,教師應積極引導他們去欣賞。比如:達·芬奇作品縝密細致;拉菲爾作品端莊典雅;魯本斯作品極為性感;安格爾的表達含蓄等。通過觀摩、欣賞及趣味性講解,使學生對素描產生濃厚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創作靈感,同時教師也可通過示范和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以激發學生的熱情。
2.多臨摹優秀作品
臨摹優秀作品在啟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素描教學中,對優秀作品開展探討、研究,可強化學生的學習及思考能力,通過臨摹掌握素描技巧,并有效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對素描的學習
興趣。
3.組織學生多看畫展
通過觀看畫展,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藝術觀,還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藝術氛圍,如此才能有效感染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學生在看到諸多藝術家的原作后,會給他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驚嘆藝術家高深的藝術造詣,從而喜歡上素描。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法
素描是學好美術專業的基礎,但大多數學生往往重視素描要素,而忽視了最基礎的觀察方法,導致后續素描學習中面臨諸多問題。而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是藝術家最為基本的專業素養和
能力。
1.樹立整體觀察意識
整體觀察通常包括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兩個內容,然而觀察過程的科學出發點,就是大處著眼,與方法進行有效比較;觀察結果則是產生對形象的清晰認識及真實感受,在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或形象,就成為動手創作的依據。絕不能邊畫邊看,最終被動地照抄對象,局部結構的生拼硬湊,如此會失去整體感,缺乏整體感,使作品失去了完整性。
2.加強形體結構觀察
在素描練習的最初階段,大部分學生往往將精力集中于調子上,即在明暗光影、虛實處理上通常未有效理解物象體積及結構的塑造。素描中,明暗光影變化往往是由結構、形體等因素決定的,其往往在表現結構和形體時,才會顯現其光彩。缺乏結構就會失去形象,無形體透視的變換則失去了形象立體感及空間感,同
時失去了明暗光影變化的基礎。明暗光影乃是觀察的主要內容,僅僅以形態結構為基礎,如此才可有效掌握明暗變化特征及規律,
使其為藝術形象塑造提供良好服務。
三、掌握素描學習的規律
學生在塑造形象時,首要任務是充分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內在結構。這也是結構素描重要性的具體表現。只有真正掌握了結構,才可達到“庖丁解牛”的效果,且還能掌握結構的構建步驟。只有真正理解了結構,掌握素描基礎知識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當前,高考考試中大部分美術類院校考試題目均為默畫。因此,在素描教學中,教師應加強默畫訓練,通過“理解—表現—記憶”過程指導學生學習。只有先理解透了才可真正表現出來,才可記憶并默畫出來,因此基于理解的表現,才可處于主動地位。在高一初學素描過程中,在大多數學生對形體認識不完整的情況下,應以結構素描教學為主要手段,實行以線帶面。在該階段教學中,主要采用線條方式來客觀分析物象的內在結構,讓學生深刻、系統地認識物象。在結構素描教學中,要求掌握好透視法則。換言之,就是需要掌握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等規律,及圓形透視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實物進行練習教學,同時反復對比使學生掌握這些規律。為系統掌握物體透視及有效掌握角度、比例,需要將虛體一并畫出來。如此,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眼力。教學作業練習應以簡單圓形或立方圖形為主,每次作業需要增加一定難度和靜物量。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有效提升學生畫面結構的組織能力。教學完成后,應對學生實行階段性評價考核,了解學生的素描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素描是高中美術學生最基本的技能,是后續美術學習的基礎。
為實現高中素描優質教學,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觀察方法,讓學生有效掌握素描的規律,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歡歡.淺談高中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06):122-124.
[2]林暉.淺談高中素描教學[J].學周刊,2012,9(11):211-212.
[3]李蕓蕓.淺談高中美術素描教學[J].讀與寫,2014,7(12):147-14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