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露(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南通 226100)
?
古箏教學現存問題及完善對策
張 露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南通 226100)
【摘要】我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發展,古箏作為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性樂器,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和愛好音樂的小朋友學習的音樂形式,古箏韻律優美、節奏舒緩、聲音渾厚,帶有一種高山流水般的美感。目前古箏教育受到很多人士的青睞和認可,但在古箏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古箏教學質量還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古箏教學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完善古箏教學的策略,為古箏學者提供了可借鑒的素材和方法。
【關鍵詞】古箏教學;創新教學;策略研究
(一)部分古箏教師專業水平有限
教師的水平高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音樂教育也是如此。尤其對樂器來說,能夠自學成才的人微乎其微,必須要經過專業教師的指點和教育才能掌握一種樂器的彈奏方法。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古箏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較低,音樂的鑒賞力和綜合素養不強,有一些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教授學生的也只是些皮毛,這導致很多學生浪費金錢和時間,結果學習的效果絲毫不明顯。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達標,教育流于形式層面,很多學生能夠彈奏曲子,但缺乏情感的運用和節奏的把握,彈奏出的音樂沒有感染力,更沒有美感可言。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過分依賴教師和樂譜
很多學生學習古箏彈奏過分依賴教師指導,到自己彈奏時怕犯錯,不敢嘗試,當著人多時表演更成了一大壓力,這對于學生的古箏學習是不利的,教師一味的灌輸古箏理論,忽略實踐彈奏能力的培養,一方面使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另一方面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過分依賴樂譜,因為訓練時一直照著樂譜彈奏,不能做到脫離樂譜,對于樂感的培養也是有害無益的。
(三)古箏教學不能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靈活教學
教師教學時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順序與內容編排,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單方向灌輸知識給學生,課程缺乏互動性,使學生對古箏學習感覺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熱情。教師沒有參透古箏學習的規律,對于學生的指法要求沒有到位,學生音樂基礎由于先天和興趣因素良莠不齊,教師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的教授,這點目前還有待加強。
(一)加強古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藝術氣質
會彈古箏的人總給我們這樣一種印象,為人沉穩,性格安靜隨和,身上有一種藝術氣息,其實這都是古典音樂熏陶的結果,所以加強古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氣息和音樂鑒賞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提升。古箏彈奏并不容易,相對于其他樂器來說是難度較大的一種古典樂器,因為對于指法和節奏的要求較高,對于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要求也很高,適合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學習和彈奏,可以有效鍛煉手腦靈活度,有利于大腦開發,所以做好古箏教學十分必要。
(二)完善古箏教學模式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古箏代表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和音律發展,對于發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古箏在古代又叫漢箏,從漢代開始就有人使用這種樂器了,因為其音域寬廣,聲音渾厚婉轉,曲調低吟優美而著稱,廣受大家喜愛。古箏彈奏是雅俗共賞的一種音律,古代上至帝王官宦,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彈奏。古箏教育現在很受國家重視,教師通過口傳、心授繼承并發揚各傳統箏派的作品風格,以達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古箏教育是弘揚優秀傳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三)古箏作為學生的愛好,有利于其在成長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
很多學生學習古箏不是為了專業從事古箏相關的工作,而是作為一個愛好或特長來進行學習,他們掌握基本的彈奏方法,雖不特別專業,但能夠參與一些演出,很多學生在學校組織的比賽活動中表演古箏彈奏,既能掙得榮譽,又能抓住展現自己特長的機會,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注,促進學生全面進步與綜合素質的提升,還有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由于有彈奏古箏的本領,成為了單位的文藝骨干,這對于個人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自主提升專業水平,完善課程設置
古箏教師很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本身缺乏教學經驗,而且古箏技術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教師要自主加強古箏彈奏水平,只有教育實施者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性,才會在教學上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開展古箏教學。首先教師要多聽古箏曲,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品味古箏蘊含的深刻意味和情感因素,同時要拜訪名家,對自己的彈奏給與指導和幫助,有效提升古箏的技巧掌握,深刻認識到古箏樂曲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氣息,不能光注重古箏彈奏理論和樂理知識的教導,要有效將理論和實踐巧妙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基礎彈奏指法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彈奏技術
駕駛要加強基礎彈奏指法的教學,很多學生學到的只是皮毛,對于各種指法知道但是不熟練,而且彈奏位置和力度掌握不標準,導致彈奏的曲子缺乏節奏美和韻律美,古箏彈奏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都會用到,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指法,學生要熟練掌握這些指法,這是古彈奏的基礎。
(三)文化教育與技巧教育相結合
教師不僅要教授樂理知識,還要注重古箏的發展歷史,以及古箏蘊含的文化知識一并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知道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古箏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特別的意義,技巧和文化將結合的教育才能深入學生骨髓,使其真正熱愛古箏彈奏,才有動力和熱情學好古箏。
(四)聽、品、彈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古箏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之初要多聽古箏樂曲,品味不同的曲子表達的不同的意境,有的歡快,有的哀怨,有的如泣如訴,有的婉轉悠長,曲作者在曲子中放置的感情是不同的,這需要學生用心去品味和體會,聽多了自然對于古箏學習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這有利于學生古箏學習。彈奏時要靈活運用指法,掌握節奏運用,學會用樂曲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才是古箏的魅力所在。
古箏是我國民族樂器中很古老的一種,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古箏音域較廣,聲音婉轉悠長,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學習古箏不僅可以熏陶性情,還可以提高學者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氣質。古箏也屬于我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于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者音樂鑒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以上的方法能夠給古箏教育者提供可以借鑒的教學手段,從而做好古箏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瑩.繼承與創新——對古箏教學的思考[J].藝海,2014,(11).
[2]徐菲菲.淺析當前高校古箏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音樂時空,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