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紅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不斷深化改革,認定了課堂教學的最高標準與最新策略。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實現傳統教學形式的優化轉型,實現學生地理素養的全面提升,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學生主體;教學情境;教學評價
構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高效課堂形式,就要以新課程改革后的新版教材為基準,就要以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教學方式為主導。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就要認真剖析新課程改革體系中的具體內容,就要注重課堂教學功能、結構、內容、實施方式、評價標準等等一系列內容的管理與策劃,以各種卓有成效的策略為課堂時間的精心管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動從有效走向高效。
一、以學生為高效課堂的教學本位,實現因材施教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與本位性,強調學生的發展與高效課堂構建的遞進性關系。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要充分關注每位學生的主體發展狀況,要將學生主體的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立足點與歸宿,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體意識快速進入博深廣闊的地理天地中,讓學生主體自我感受地理知識的博大精深,享受地理知識海洋中暢游的樂趣,體驗地理天地中自由翱翔的趣味。新課程理念下,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地理知識的陳舊狀態,必須充分挖掘學生主體的各種潛能,培養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充分引導學生主體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各種潛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以情境為高效課堂的建構基礎,實現情感升華
情境,簡明扼要的說就是一定的場景,是激發情感的一種形式。情境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生動性、具體性、現實性等等,能夠最大限度地渲染課堂教學的氛圍,激起學生主體的參與體驗。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地理知識的實際教學內容與社會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等等創設形象的教學情境,將地理知識寓于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以情境為動力導向,以情境調節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與消化,以情境挖掘學生分析地理知識的理性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做到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促使學生以高漲的熱情進行地理知識的內化吸收與深化記憶。例如,在高中地理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與地理知識相關的生活性問題為基礎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以生活性問題激發學生地理思維的快速運轉,讓學生以生活的視角感知地理問題,以地理知識感悟生活真諦。
三、以評價為高效課堂的內在反饋,實現教學改進
評價是一種衡量及評定教學活動內在價值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推行的改進現有教學的一種標準手段。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就要對教學活動中所包含的各項因素進行系統性、復合性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真正評估出其中所隱藏的真正價值與真實狀態。評價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不能只注重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注重課堂結果形成的過程評價,更要注重學生主體的發展與進步狀況,更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客觀性、科學性與全面性。以教學評價激發教師與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積極狀態,以教學評價鼓勵師生探究地理知識的主動性,以教學評價挖掘地理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行為缺失,以教學評價端正師生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消極負面的思想態度,以此達成相互監督、自主改進的局面,以此強化學生地理素養的真正培養。
總之,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就要明確高效課堂的內在本質,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教學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主體的探究意識,進而達到教學相長、雙贏共好的最優化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丁潔.高中優質地理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施魯.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