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梅
摘要: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多篇相似、相關的文章組織、結合在一起,并引導學生進行系統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索、積累知識、提升能力的一種閱讀方式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閱讀和寫作正如一對矛盾,既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兩者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寫作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增強寫作能力的基礎則是閱讀。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就要立足文本,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真正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積累語言,積累情感,積累表達方法,積累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讀寫結合
一、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面對新型課改后的語文素質基礎教學,寫作和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學生又正處于語文教學的啟蒙階段,行之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會為小學生學習語文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因此,讀寫結合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小學生來講,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學習語文能夠在提高他們閱讀水平的同時也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可以明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創建新型的學習方式,營造出更好的學習氛圍。
二、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寫脫節
何謂“讀寫結合”?它是以文章為載體,從文章的內容出發,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三者融為一體,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升。因此,“讀寫結合”應該重在“結合”,有的語文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顧左右而言他。
(二)重讀輕寫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除了讀寫分離外,還存在重讀輕寫這一誤區。一方而,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缺乏寫作相關內容;另一方而,教師未充分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訓練的重要性,全而認識寫作能力給學生其他能力發展帶來的影響。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在積累了大量閱讀材料后,就能夠提升寫作能力。
(三)草草收場
教師對一節好課的認識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定式,比如,要有資料鏈接、讀寫結合等內容,因此不少教師認為教學設計時必須要設計一處寫話。這是為設計而設計,沒有考慮到寫話練習的可行性,其中包括教學容量是否適宜。我經常看到一些教師在課上只留下兩三分鐘,讓學生完成一個寫話練習。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沒有充分的時間行文,更沒有時間交流、分享,這個環節似乎就成了這節課“教學品質”的一個擺設。下課鈴響時,教師一句“課后我們繼續寫”就把這個教學環節草草收場了,這種浮躁的做法的確讓人擔心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對策研究
(一)“讀”好文本,為“寫”作鋪墊
讀寫結合一般情況下指利用閱讀內容資源進行讀和寫的訓練,但無論是提升讀的水平,還是培養寫的能力,首先都是利用好文本。讓學生先山文字想u而,再用文字描寫u而,做到讀進去、讀出來。教師必須引領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情感走進文章中心,激發學生內心的表達欲望后進行習作引領,點出閱讀內容形式、內容特點后再想象仿寫。文本的示范作用在習作中得以體現,如果讀的不到位,理解的不透,學生必然寫不出來或表達的不詳細。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中,除了找好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引導學生細讀好文本,對文中字詞句段充分理解后,進而才能做到真正的搭建寫作的平臺,為寫做好鋪墊,讀好是寫好的最好導引。
(二)在閱讀教學中善于發現文本寫作訓練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感悟,體會文中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同時領悟語言文字特征。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在解讀文章的同時,捕捉文中的寫作訓練點,并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方式的積累,達到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一篇寫景散文時,可以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思考問題,采用比喻手法描寫了景物的特征。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應用于寫作訓練活動中。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采取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展開閱讀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教師采用讀寫結合策略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時,其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能夠同時得到有效鍛煉并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效把握讀寫結合策略,推動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三)聯系閱讀內容,寫讀后感
在進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訓練時,要以理解和對閱讀文本的把握作為基礎,挖掘閱讀內容中潛在的豐富情感、寫作方法和表達特點等多方面的資源,調動學生最大的表達欲望和能力興趣,使得學生的作文水平在自由表達和不斷的模仿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對學生進行寫讀后感的訓練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展開聯想,進行改寫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把閱讀內容作為基礎進行改寫的訓練可以使得學生的想象力逐漸豐富起來,拓展學生寫作思路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寫作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寫作方面的興趣。閱讀內容的內容已經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資料庫,因此,學生在寫作時就有了內容,最主要的是已經為學生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嘗試著把閱讀內容中的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再加上想象的加工,把說明文改寫成故事也是個不錯的訓練方式。
(五)重視日記對素材的積累
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增加寫作經驗,提高寫作水平的良好方法,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日記寫作的引導和監督。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日記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記錄哪些生活內容,要讓學生明白日記并不是每天生活的流水賬,并不是簡單地對碰到的人和事進行記錄。我們教師要使學生明白日記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來拓展生活體驗,并用心對生活中的片段加以思考,在自身情感及情緒的基礎上進行日記寫作,細心觀察生活從而實現讀與寫的結合。比如說閱讀時,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優美詞匯和運用得體的動詞、形容詞等向學生展示,并引導學生作如何應用這些詞匯上的思考。教師則可以對此布置針對性的家庭作業,如跟家長一起去附近的景點游覽要求學生在游玩回家后通過日記的方式將自己對景點的感受記錄下來,并試著應用所學的詞匯。在積累素材的同時也是對寫作能力的強化。
總的說來,小學語文這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閱讀的重視,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深刻認識到“讀”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說”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寫”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將讀寫說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