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讓“情境教學法”得以發展,尤其是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做好“情境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面對的。為適應中學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在課堂上筆者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多途徑構建學生體育運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練的過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體育 情境教學 案例分析
一、“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和前提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教改的不斷深化和創新,體育課程改革也在不斷地深入發展。“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體育課堂中愈來愈表現出了它獨特的優勢,什么是“情境教學法”呢?“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它的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針對中學生好動、好表現,愛好廣泛,但是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形象生動,富于感情意義的 “情境教學法”,對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本堂課選自“2015年國培計劃”重慶市初中體育骨干教師置換脫產培訓期間所上的一堂優質課,課的內容是《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第五章田徑教材中的《障礙跑》以及拓展練習。本課的情境創設是以到永川茶山竹海探險為主線,通過設置不同的障礙,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克服障礙,順利到達目的地為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障礙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的模式
(一)問題導入,激起興趣
本堂課是在永川中學上的,因此在選擇場景時,我就以永川人家喻戶曉的茶山竹海為情境目標。在課的開始部分,以提問的方式導入:
師:同學們,永川的茶山竹海你們都去玩過嗎?
生:去過。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都有哪些景點呢?
生:青龍茶園、竹海迷宮、金盆竹海、薄刀嶺、天子殿……
師:今天我將帶領同學們到茶山竹海去探險,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好,那我們就快樂出發吧!
情境一:林間小道。在音樂《跑在最前頭》的伴奏下,我帶領著同學們成一路縱隊繞著設置的障礙成蛇形跑,其間根據假設的不同地形完成單腳跳,后踢腿跑,高抬腿跑和側身并腿跳等動作。
熱身這部分,我創設了“林間小道”這個情境。因為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城里的孩子,他們每天看到的都是鋼筋混凝土,他們也向往大自然,也希望走進大自然。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我通過設置一些簡單標識,再配合歡快、激昂的音樂,讓學生如快樂的小鹿,在“林間”自由地奔跑,為接下來的主教材教學做好了身體和心里的準備。
(二)創設情境,探究學習
這是本課的基本部分,如何把欄架、體操凳、旗桿、墊子這些器材形象化和趣味化,使教學不枯燥易于動作技術的掌握,是本堂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時我就創設了第二個情境:竹海迷宮。
1.情境導入
師:經過一段輕松愉悅的綠蔭小道,下面我們來到了今天要挑戰的障礙區——竹海迷宮,同學們都說說這些障礙物像自然界中的一些什么景觀呀?
生:像山洞、像樹林、像獨木橋……
師:對,在我們的面前有湍急的“溪流”,有狹窄的“山洞”,有驚險的“獨木橋”,還有茂密的“樹林”。下面就要發揮同學們的聰明才智以及協作配合能力,共同探索出越過這些障礙物的方法,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生:有!
我一聲令下,同學們開始自由分組,并分別冠以勇敢隊,堅韌隊,團結隊和勵志隊。各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探索,不斷嘗試,摸索出越過障礙物的方法。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放手,改變過去“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民主合作的學習風氣[2]。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課堂小結,揭示要領
出示展板,根據學生的練習結果,和學生課前查閱的相關資料,學生來說一說越過障礙物所采用的方法,并能根據圖例說出動作名稱(三個字以內)。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合適的名稱寫在題板上。在回答動作要求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體會,發表看法和意見。
通過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暢談感想和體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一環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3]。
3.動作展示,強化要領
每組推選一名學生出來展示小組的動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地進行點評。通過動作展示,明確了動作概念,強化了動作技術,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模擬情境,解決問題
在探究學習階段,學生學習了鉆、跑、繞、跨等越過障礙物的動作技術。為了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轉化成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于是我又設計了“營救傷員”這個情境。
師:告訴同學們一個不好的消息,在越過障礙的途中有同學腳被扭傷了,現在我們要運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營救傷員”這個游戲。下面就請各小組商議練習的方法。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游戲開始,在音樂《我相信》的激勵下,學生們奮勇直前,采用不同的方法安全地越過障礙物。整個課堂熱烈而歡快,激勵聲,吶喊聲,加油聲此起彼伏。
(四)優化情境,釋放心情
這是本課的結束部分,也是學生身心放松的階段,我根據茶山竹海的秀麗風光創設了第四個情境:瑜伽放松。
師:經過艱苦的跋涉,我們終于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薄刀嶺,站在渝西的第一高峰,我們是不是有一種心胸開闊,“一覽縱山小”的感覺呢?
生:是。
師:聽,遠處傳來了唧唧喳喳的鳥鳴聲,波濤洶涌的竹浪聲,還有稀稀嘩嘩的流水聲,讓我們放松心情,一起來開始瑜伽練習吧!
音樂《清晨》想起,聽著音樂當中的鳥鳴聲,流水聲,仿佛進入了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境界,我用肢體動作和語言引導著學生進行瑜伽放松練習。
不難看出通過優化情境,配合抒情的音樂,能使心境合二為一,從而達到良好的放松效果。
在這樣美妙的意境下大家依依不舍地結束了本堂課的教學。
三、“情景教學法”帶來的思考
本節課緊密圍繞情境教學的“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組織教學,情境的運用,給課堂帶來了生氣,帶來了歡樂。
總之,21世紀的教育必須是變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中學體育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作為教師應努力創設各種有效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自主、創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會,充分獲得生活經驗的頓悟與積淀,提高學生的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吳鍵. 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學校體育研究,23-25
[2]劉星光.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M].體育新華出版社, 2005. 51-53
[3]周銀絹.享受“快樂體育” ——《營救數碼寶貝》案例分析[J].體育教學.2006年第02期.30-31
[4]蘇潤忠.談體育情景教學[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