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
摘 要:小學生“同化”特點明顯,他們的特點與學校教育教學的“同化”目標是一致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小學生就不存在“異步”性。事實上正是因為小學生出現異步性后,沒有得到積極地解決,才造成了高學段學生分層明顯。而小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異步”比較明顯,也比較早。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適時實施分層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小學生間差異性較小,在教學中,往往我們教育教學中的“同步”目標較易實現。學校教育就是“面向全體”的教育,也是以實現學生同步發展為目標的教育。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差異性較小,往往其差異性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如果在小學階段差異性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會給高學段的教學帶來極大的難度。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應用分層教學,爭取做到因材施教。下面對于分層教學的基本策略,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學生基情況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實現學生同步發展其實也是我們實施分層教學的最終目標。為了落實分層異步教學法,數學教師需要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人喜好等情況進行掌握,從而,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全面把握,進而為分層異步教學方法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教師在進行分層時,可以從感性因素方面進行劃分。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數學的不同態度進行劃分,可以將學生分為興趣組、無感組、厭學組,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分組,不應該公之于眾,而是記在心里,從而避免傷到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需要隨時對學生的變化進行觀察,根據學生的變化,對分組進行調整,從而使其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二、找到適宜的預期目標
目標引導著活動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目標的設定一定要適宜不要“過高”或“過低”。大同小異是教師實行分層異步教學的基本理念,即在教學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拓展,從而使班級每位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自身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既不要將目標設定太高,也不要設定的過于簡單。因為目標過高,學生很難實現,非常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分層異步教學的順利開展;目標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完成,不能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將學生分為精英組、優秀組和基礎組,在上“解方程”課時,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基礎組: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優秀組:掌握多種解方程的方法;精英組:做好與其他知識的結合。此外,學生在完成教師預設的任務后,教師應對其進行鼓勵,從而激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三、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
(一)使用問題教學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的常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幾乎是每科教師必用的教學方法,數學也不例外。但在分層異步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為此,教師可以對同一問題采用多種提問的方式,從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盡量具有發散性,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幫助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認識人民幣”這節內容時,就可以對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提出“人民幣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會用人民幣做些什么?”等問題,對一些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提出“十元人民幣是由幾個五元構成的?它是什么樣子的?”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將人民幣的知識進行掌握。
(二)應用群體力量
學生是以個體方式存在,但是卻是生活在群體之中。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學生群體的力量,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找到適合的方法幫助解決。例如,在學習應用題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典型的應用題展示給全班學生看,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員要均衡(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對小組內的任務進行分配,通過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方式,可以讓不擅長學習的學生實現組織等方面能力的發展,而擅長學習的學生將其特長進行發揮,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發揮教師作用
教學活動中能動的構成者不僅僅是教師,也不僅僅是學生,二者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此,教師在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時,也需要努力做好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在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時,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學生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變化對學生進行恰當引導,從而使其能夠朝著更高的方向努力。例如,教師在講《表內乘法》時,基礎層的學生,可以在背完7的乘法口訣后,又能完成8的乘法口訣,教師就應該對其進行鼓勵,進行激勵,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朝著更高層次發展。
(四)精心設計習題
數學學習離不開習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練習的處理水平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反映。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置不同的練習內容,進而從不同程度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強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習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學生存在差異性是正常現象,但是在小學階段如果沒有很好的處理這一問題,會使高學段的培養教學目標更難實現。分層異步教學方法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它能夠實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鍛煉,適應學生的身心成長變化,符合教學的規律,對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等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