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摘 要:高中課程中,化學實驗作為化學理論課程的實際操作,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可以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中,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及實踐教程。因此,高中化學實驗為高中化學課程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幫助,在此基礎上,對高中化學實驗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化學實驗;動手能力;實驗教學效果
化學在教學過程中與實驗密切聯系。然而由于高中課程的緊張性,化學實驗作為化學的額外補充課程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但是作為一門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創新能力、理論實踐能力的訓練及考查課程,化學實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完善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成果。
一、化學實驗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
1.通過實踐操作,熟練掌握新知識
對知識的記憶并不難,但是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有形象化的認識卻需要一些方法。化學實驗便是一種有效方式。例如在講解“蠟燭燃燒”的時候,通過理論課,我們知道蠟燭的一些性質,蠟燭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白煙燃燒。講解這些知識點時,便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如何證明外焰溫度最高:教師把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點燃的蠟燭上,1s后取出,觀察到火柴桿接觸外焰部分先變黑,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同理,為證明蠟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可通過用一干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燒杯并迅速向燒杯中倒入少量石灰水,震蕩,觀察到燒杯內壁最初有水霧,倒入石灰水后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得出結論。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聯系,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與總結,使書本上的知識變為己有,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并且更具有記憶性。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能夠學習下去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拾起對化學課程的熱愛。例如,在講解“水的凈化”這一章節中,教師可通過課前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同凈化水一樣的原理”等激起學生的興趣。由于問題的生活化,同時也響應了課程需求,因此學生更能接受這些問題。隨著問題的探究,學生積極地查閱相關資料,實驗小操作的練習,在自己的努力下學習新知識,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學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刻,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運用到每一項科目中。
3.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模式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微小的操作改變就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因此在化學實驗中,要本著嚴謹的態度與負責任的行為進行每一次實驗。在這樣嚴格的條件下,學生不自覺的就會養成注意力集中,思考問題細致化,準確對待問題的習慣。在化學實驗研究過程中,隨著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以及對知識求真務實的態度,實驗成功率大大提高,從而也增加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熱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在這樣的長期堅持下,能夠穩步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二、實驗教學效果成效最大化
1.優化演示實驗,讓學生清晰認識到實驗的現象特點
不同于課本的死板,操作實驗能夠更有效地讓學生接觸實驗,近距離觀察實驗。所以,教師在課前應對所展示的實驗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實驗中也應提示學生所要觀察的對象,讓學生對實驗有初步認識。如,在做鐵的冶煉實驗時,強調學生重點觀察試管中鐵的顏色變化,及尾端連接裝有澄清石灰水試管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抓住實驗關鍵,明確實驗目的所在。在實驗過程中,隨著教師的講解與操作,學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加集中于老師講解的知識點上,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2.重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參與其中,帶著思考問題的想法與類推原理,將化學知識真正歸為己用
同時,由于對化學實驗不熟悉,學生能力還有所欠缺,實驗過程中易產生操作不當等問題,教師應適時提醒與建議,合理規范操作步驟。在經過這樣一個程序步驟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便能達到一個很高的臺階,學習效率與成效也會大大增強。
3.化學實驗總是伴著“神奇反應”的發生
針對這些從未見過的“異常現象”,學生的好奇心大大增加。如在對“酚酞甲基橙變色”這一章問題講解時,教師可選擇先做實驗,介紹實驗所需儀器與試劑,讓學生自行觀察實驗現象并做總結。隨著顏色的變化,學生必定會充滿疑問,產生疑問后,讓學生課上及時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為證明觀點的正確性,可以利用所給試劑進行實驗。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摸索完成實驗,比單純地聽教師講解知識要有成效的多。
總之,高中化學實驗不僅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未來能力發展的一大課程。從化學實驗中,學生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個人能力。同時,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顏杰.高中化學教學與動手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20):131-132.
編輯 范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