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春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地理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地理的相關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高中地理作為一門系統且內容龐雜的學科,讀懂圖表是學好地理的關鍵。但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方面力度較小,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方法。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并與實例結合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讀圖能力;策略研究
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的形態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目前要求高中學生除了要具備傳統的文字讀寫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其中地理學科應用最為顯著。但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結合實例提出培養策略。
一、運用地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地圖是地球的整體或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形成的,地圖上的符號與實際地理事物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能揭示某個地理事物的全貌。地圖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同樣形象思維也要借助地圖表現出來,所以地圖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產生和發展。
例如可以運用地圖形象地記憶地理知識。地理研究的是事物的空間分布及其成因,空間性是地理學科最大的特點,所以要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多種空間形象,主要包括事物的形狀、大小、高低等。一個國家的國土輪廓、山脈的整體走向、幾個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等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所以就要借助地圖進行教學。實踐表明,運用地圖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比簡單的文字信號教學更有效,記憶更加深刻持久,對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有顯著效果。同樣,運用圖表可以直觀形象地表述地理知識。許多復雜的地理事物都可以通過示意圖形象地表現出來,對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和成因都有直觀的表達效果。在地理教學中適當引入圖表可以增強知識的吸引力,降低知識難度,便于學生領會蘊含在圖表中的地理知識。
二、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
21世紀以來,我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科學技術飛快發展,信息化技術也逐漸走進學生課堂,成為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傳統地理教學中一般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電子地圖作為一種信息化技術產物,在現代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例如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許多復雜的地理形成、變化過程,這些知識如果單純地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理解起來非常有難度,電子地圖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直觀、動態地展現變化過程,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可以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季風的形成”“褶皺和斷層”等根據教學內容做成課件,利用多媒體放映,直觀地展現地理事物的變化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
三、掌握多種讀圖技巧
高中地理知識系統且龐雜,知識分為多個內容,不同內容圖表符號、表達方式皆不相同,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地理水平就需要掌握多種讀圖技巧。學生要根據圖表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從圖表中得出正確的結論。盡管圖表分為區域圖、示意圖、數據統計圖等,但本質上反映的都是地理事物的變化,所以,在學習時要抓住圖表的共性,以下將以區域圖為例進行分析。
區域圖在近些年高考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教師和學生要加以重視,尤其是利用區域圖確定地理事物,是考查學生地理知識能力與讀圖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對策。對地理區域進行定位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記憶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首先是圖繪法。圖像作為一種直觀的表達方式,學生在學習時不僅方便記憶,同時,在腦海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讓學生記憶經緯線所經地理單元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繪圖法,讓學生親手畫出圖表,在動手中感受地理事物的存在,加深印象。例如在學習中國地理區域定位時,用不同形狀在經緯線上繪制不同的代表事物,用圓圈表示經緯線相交的地貌并用不同顏色表示出來,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記憶,記憶效果十分顯著。
其次是聯系法。雖然高中地理知識比較復雜,但知識間的關聯性較大,利用知識間的相關性進行記憶也是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記憶北回歸線穿越我國哪些地形區域時就可以與回歸線和溫度帶的關系聯系在一起。由北回歸線以南我國的氣候推斷出北回歸線經過的地形區域,恰當運用聯系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促進學生地理水平的提高。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而讀圖能力的培養又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的重視力度。教師要積極探索,克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和讀圖能力,提高學生地理水平,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桂明.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寫算:教研版,2014(16):310.
[2]喬文秀.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249.
編輯 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