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若政
【摘 要】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深化,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國正在執行新課程標準改革,在這種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也要隨之進行改革和調整。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將分析合作學習策略具有哪些優勢,闡述展開合作學習需要注意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策略
一、前言
合作學習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是美國教育專家首先提出的。合作學習,就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來完成教室布置的課堂任務,由教師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小組中進行一定的分工,互相協助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高中數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變得更加顯著。
二、合作學習策略的優勢
1.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下,組與組之間具有激烈的競爭氣息,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勝心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習當中。而學生為了爭取勝利,就會加強團隊交流與合作,相互協助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務。在不斷協作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關系,相互交流,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讓學生在團結、有愛、互助的氣氛中進行學習。
2.樹立學生創新意識
在我國的傳統數學教學中,只有教師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要理解教師的解題思路就好,基本沒有自己的創新空間。這樣會導致學生的能力單一,不能夠全面發展,沒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而合作學習策略,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倡導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創新思維,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學習文化知識,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1]。而合作學習策略恰恰能夠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首先,學生在小組當中要聽取其他人的見解和看法,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與他人進行溝通,融入到集體當中。其次,學生在向教師匯報小組學習結構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看法陳述出來,聽聽老師的意見和評價。鍛煉交流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他們融入到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當中。
三、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步驟。教學準備工作是否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2]。每一位負責任的教師都要在課堂講授之前進行充分準備。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思考課程內容中有哪些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在哪些知識點的傳授中加入一些教學技巧的運用,哪些地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具有聯系,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的難度。教學主題的導入也很重要。靈活地引入課堂主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
2.課上分組
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將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學生分組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將學生搭配分組,既要保證組與組之間水平差不多,也要保證組內成員盡量具有不同的特點,以便進行小組分工。在分組時,每組人數最好為偶數,這樣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一對一的學習活動中不會落單,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師可以為每位小組制定組長,也可以由組員自行推選。組長是每個小組的代表,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起到調配作用。組長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定期進行輪換,以便提高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
3.時間安排
合作學習策略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分組學習,也體現在其他時間段當中。課堂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課前準備與課后鞏固也很重要。高中數學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如果能夠進行課前預習,就能夠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地學習。在學生進行課堂預習之前,教師要強調下堂課的教學主要內容,避免學生的預習方向發生偏移。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對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4.結果評價
教師要及時對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除了對小組整體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生個人在小組中的表現、學習積極性進行評價[3]。分組學習的形式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和長處,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優點,對學生取得的進步予以表揚,還可以制定一定的獎勵和懲罰措施。這樣,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重視,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
四、結論
合作學習策略,不僅是對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更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全面人才的良好途徑。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之前進行充分準備,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為學生進行分組,倡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科學評價,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青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66.
[2]楊志遠.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19:216.
[3]于繼鶴.新課改視域下民辦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