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元
摘 要:大陸的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與臺灣的職業學校在逐步接近。目前兩岸職業教育的共同辦學理念就是大力加強校企合作,堅持產教融合、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學徒制實習培訓、引企入校、產研合作等多種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對臺灣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特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 臺灣職業學校 合作特色
課 題:本文為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職業學校校企深度合作案例研究》(課題批準號:XHJX2015053)研究成果。
臺灣已建立了完備的技職教育學制,讓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有機會讀到本科、研究生,甚至獲得博士學位。而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在職業學校里由于積極參與和投入到學校制定的專業技能技術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校企合作實踐等各環節,接受系統培訓后,在社會生產方面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臺灣,通過校企合作系統訓練過的專業型人才,尤其會得到社會生產企業界的歡迎,乃至高薪聘用。這也體現出臺灣職業學校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有獨到之處、特色之處。
一、臺灣職業學校從上到下對校企合作相當重視的體現
臺灣職業學校對校企合作稱為產研合作。
第一,學校選派專業能力較強的專職教師深入參與校企合作,并接受企業的委托,進行企業生產項目的研究與分析。
第二,學校鼓勵把相關專業教師的專利或研究成果,盡量轉移至企業,并鼓勵教師參與到項目后續量產的研發過程中。這使得教師的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創造一定的社會價值。
第三,學校安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職教師參與到企業設備檢測,并對企業新進設備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與分析。
第四,學校安排專職教師通過校企合作,將學士、碩士生的論文題目與企業需求結合,共同進行研發。
二、臺灣職業學校非常注重依托企業的場所與資源
第一,定期邀請企業界專家(工程師等),進行就業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及相關專業的就業現況。
第二,學校定期安排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到專業對口相關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參訪,使學生隨時了解產業真實面貌,使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產業的生產現況。
第三,通過校企間的深層次合作,企業通過一定的渠道向合作職業學校捐贈教學設備,建立健全產學合作平臺,解決學校教學與社會產業設備落差問題。這使學生在校實習期間使用的設備與企業使用的生產設備完全吻合,從而大大縮短了學生進入企業后融入生產的時間。
三、臺灣職業學校在人才培育方面主要開展的具體工作
第一,通過校企合作平臺企業充分利用學校的設施與空間,協助完成合作企業的管理、設計、生產等各類員工的培訓和提高。
第二,學校按計劃安排學生至企業單位實習(半年或一年),讓學生充分了解職場環境,并學到社會生產的寶貴經驗,使學校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相互融合。
第三,職業學校會定期邀請相關專業界的大師參與到學校制定課程中,并且協同參與教學。以此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相關產業現況,以及產業新技術、新觀念,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和技術能力等。
四、臺灣職業學校深入校企合作開發出了較好運作的校企合作模式
第一,在臺灣的職業學校,尤其是科技大學一類的職業學校,其學生幾乎都是普通高中生和職業高中學生,很多學校都把入學新生分為日間部學生(以普通高中為主)以及夜間部學生(以職業高中學生為主)。
對于日間部學生只需要按照學校安排的正常教學、實習、校企合作等修到學分就可以。而對于夜間部的學生就有所不同,他們是白天在企業按照學校深度校企合作協議上班,晚上到學校上課,企業會根據協議支付相應的報酬給學生。大學這幾年,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報酬來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在企業積累生產經驗,將來進入企業可以把這幾年的時間算為參加工作時間。有部分學校和企業合作模式為學生周一至周四在企業上班,周五至周日到學校上課修學分,只要幾年內學分修夠就可以拿到相應的畢業證書。
第二,臺灣職業學校大力拓展和開發“三創”課題,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特別注重研發,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創新、發明、參賽和參展。例如一些職業學校成立核心研發團隊,多元爭取研發項目,加強與產業園區合作。臺灣職業學校教師和學生與企業界研究人員進行相關專題制作,舉辦大量專利成果展和專利競賽,參加國際技能大賽及展覽等,取得的研究成果甚至進行了技術轉讓,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使得企業和職業學校真正做到互惠雙贏。
總之,臺灣職業學校的深度校企合作有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相信通過不斷交流、學習和相互促進,大陸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一定能取得較大的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