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松
【摘 ? ?要】學生在上高中以前就已經接觸過很多的地理知識了,不僅是初中所學的地理理論知識,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很多地理常識,老師如果僅僅把教學局限在課堂上,必然會浪費學生很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主體地位 ?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66
老師平時的教學會對學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當然,想要發揮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就要依靠老師的引導了,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計劃,也可以多去與學生交流,推進師生關系;或者是在教學中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我知道在初中學習地理的時候,可能有的學生會對地理這門學科感到厭煩,學生會產生這種感覺不是憑空而來,有的覺得地理太難了,不管怎么學都學不好;有的是對教地理的老師有意見,從而影響到了自己學習地理的興趣、熱情,不管學生是出于什么想法而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了偏見,老師要做的都是積極的面對,然后想出解決的辦法。
所以,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在老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學生有興趣去學習就一定會去主動學習,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好。高中地理的課程教學內容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生普遍對于學這種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都比較難學好,老師教學的難度就很大,所以老師在平時教學時就更應該多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體性是一個健全的人所具有的本質屬性,對于學生而言,學生的主體性就表現在:對知識有正確的認知、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從這些學生主體性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這些表現都是對學習有幫助的特點,由此可知如果能夠幫助學生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是極有幫助的。只有當學生具有了學習的主體性,學生就會在平時自己去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他們的個人素養以及精神世界都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樣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有了主體性就會想要自己去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他們自然就會自主學習了。一旦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不僅會掌握高中地理知識,也會在他們的個人素養等方面反映出來,這才是對他們終生有益的東西。我認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讓學生逐漸發揮出自己的主體性。首先,老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可以多講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知識去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如問學生一些問題:為什么會出現“日全食”這樣的自然現象?為什么我國北方主要吃面食南方主要吃米飯?
其次,老師也可以在平時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一下學習上的問題。比如:學生在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有困難,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多講解一下,或者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沒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等等。這些簡單的交流對師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學生會覺得老師很親切,就會慢慢的想要去學,老師也會和學生拉近距離,從而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老師只要堅持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學生有一天會發現自己的主體性,然后將其充分發揮出來。
二、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有一項要求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這個要求也是幫助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之一,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嘗試設計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上每一節課的時候都有新鮮感,這樣學生就會在上課的時候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學習的效果也會比以前有顯著的提升。地理這門學科和其他學科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地理和各個學科都會有一定的聯系,老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進行教學。比如說:語文課上學過的詩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與“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對比,就可以看出降水量由東向西遞減的分布規律,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比僅僅照著書上的講更生動有趣,學生在上語文的時候也會想到學過的地理知識。
老師也可以試著用多媒體教學,因為高中地理的課程中,有很多都是需要老師創設情景的,比如說:在講常見的天氣系統時,老師就可以先放一段颶風來襲的視頻,接著再放一段下暴雪的視頻,然后再問一些關于視頻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就會對地理產生興趣,然后自己就會嘗試把生活中的事情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可能已經厭倦,覺得枯燥無味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精神,學習效率也很低,肯定就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三、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主導,老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學習,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要有學習的動力,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積極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學好高中地理一定不是難事。我認為可以通過給學生留下一些問題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說,在課堂上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過后再告訴學生這些問題的道理,然后在下課前,再給學生留下一些與之前上課講的、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或者留下一些更難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想要自己去解答,自然就會慢慢地學會自主學習了。
老師還能在課外的時候增加一些課外實驗,比如說讓學生自己在學校里面觀察不同的土壤類型、測量學校的經緯度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意識,也能加深對所學地理知識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學會自己探索、自我學習。這樣,學生學習地理就不會覺得枯燥,就會慢慢喜歡上地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學習最重要的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培養下而具有了自主學習能力才是地理教學中最成功的一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學習高中地理乃至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老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時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讓學生學會學習作為主要目標,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學會自己探索,也會逐漸的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一直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