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蘭
【摘 ? ?要】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重要的一門科目,從啟蒙階段到學業的結束基本都能見到數學課本的身影。而小學階段是奠定學生知識基礎的初始階段,學好數學是每個學生都期待的目標。對于教師來說,如何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氣氛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3
本人從教以來一直擔任小學數學課的教學工作,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我特別注重從身邊的數學著手,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在教學當中的點滴體會。
一、著手身邊素材,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就帶領同學們用一張紙制作紙飛機,讓學生們觀察紙飛機的結構(重點看機翼平面),并且將同學們做的規整的或者不規整的紙飛機展示給大家,再用教學媒體展示出各種各樣的軸對稱圖形,并且用電子白板上面演示軸對稱圖形的對折、疊合,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二、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尤為重要。在教學時,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鐘面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觀察物體所需的小正方體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超市購物等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
三、創設課堂教學,使之接近生活
實踐證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們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我將題目改編成本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三(5)班有69人需要過河,每艘船每次只能乘6人,至少要乘多少次才能完全過河?”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會這樣列式,“69÷6=11(次)…3(人)”教師可以隨機提出,乘11次還余3人,怎么辦,能不能超載。最后通過師生共同交流,知道還余3人,應該在原來的11次的基礎上,多乘1次,即11+1=12(次)。這樣的教學,不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可把一些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
對于一些難講述的概念,教師可借用一些教學課件來講述。如教授學生去判斷平年、閏年知識點時,會涉及到地球公轉自轉的知識,口頭很難表述,通過媒體視頻就可向學生清晰的展示出來了。在教學“直線、線段的認識”這一節課,“直線”的概念太抽象。教師只能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或者拿一根線繩拉直,做敘述性的講解。由于提供給學生認知的材料不能充分體現出直線的特性,學生很難形成正確的表象,更難抽象出“直線能向兩端無限延伸”的本質特征。根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表現形式的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優點,盡量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直觀的方式體現在學生面前。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點”,“點”緩緩向兩邊延伸成直線。教師強調:“像這樣能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線叫直線。”由于電教手段的運用,靜態的圖形變成動態的,抽象的概念變成直觀可感知的物象,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直線”的內涵。
五、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數學本身包含了許多枯燥無味的東西,特別是計算題的學習,學生的領悟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同樣的計算題,有些學生可能幾分鐘就學會了,而有些同學可能一節課甚至更長時間也學不會,如果老師不及時去關注這樣的學生的話,那么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課堂對于他們來說就會變得很無聊,在課堂上他們會轉移注意力,去干別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愿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說懂的,作業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現優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的,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數學老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學習遇見困難,要及時熱情地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恢復自信。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要根據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