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紅
摘 要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多重視與專業相關知識的培養和教學,而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普遍不夠重視。因此,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是我國當前高職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闡述了歷史課程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給出了歷史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人文素質教育 教育功能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4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stly pay attention to and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generall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herefore,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y teaching on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promotion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given the history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function; history teaching
1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秉承一貫的辦學理念,只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過分關注人才培養是否有助于職業技能的提升。職業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在于為崗位輸送實用型人才,這使得高職院校更加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其課程內容都是根據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設置的,高職院校成為了為崗位培訓人才的場所。
在高職院校中,人文素質教育嚴重缺失。這是由于人文素質教育對學生思想品格的促進作用不能立竿見影,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學校教學規劃和課程設置時沒有考慮將人文素質教育納入其中,因此,與人文教育相關的課程占學校課程總量的比重偏低,致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雖然具有謀生的一技之長,但是整體來看人文素質不高,例如在工作中責任意識不強,不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隨著社會就業崗位的持續發展與壯大,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單純“工具型”人才不再能滿足現代崗位發展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對人文素質的培養足夠重視,通過開設與人文知識、精神思想相關的課程,把學生逐步培養成為技術與文化兼備,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共進的人才,使學生不僅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又有愛崗敬業的高尚品格,這必將成為高職院校日后發展的目標。②
2 歷史學科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
2.1 培育學生察古知今的歷史智慧和人文素質
歷史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我們明辨是非,具有借鑒意義,而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對歷史知識的研究和學習從未間斷,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學習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歷史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領路人,在我們迷茫無助時可以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研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從中能夠發掘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包含了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和不畏艱難的探索創新精神,同時也要從世界各國發展文明的歷史中吸取符合我國當前發展國情的經驗做法,與時俱進,努力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③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慢慢養成善于觀察和思考的良好習慣,學會如何待人處事,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更好地工作與前行。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是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大都為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正式形成,他們的歷史修養可以指引其前進道路,否則容易隨波逐流,人生變得漫無目的。人們的三觀都是在對歷史的借鑒把握了解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歷史教學會使學生們更好地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門既有知識學問又有現實意義的學科。歷史記載著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是時空的載體,是人文科學的積淀,通過歷史知識這個龐大的載體,人們能夠獲知人類文明的進程和生產發展的經驗,進而認識社會的變遷和時代更替的規律,這就是學習歷史知識所具有的意義的外在表現,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義重大,利用歷史知識更好地提升思維和創新能力,更好地為生活和學習服務。④
2.3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歷史教育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它是深遠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的統一,這種情感是在長期的歷史文明熏陶下逐漸形成的。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們艱苦奮斗勇于斗爭的成果,不了解歷史,就不能從真正意義上領悟愛國主義的內涵。我國人文歷史豐富,能夠用作歷史教學的素材異常豐富,這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提供了客觀條件。⑤縱觀我國五千年優秀文化,其中讓人口碑相傳的名人偉跡和杰出人物眾多,他們對國家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有著高度的使命感,例如我們都很熟悉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梁啟超的“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善于發掘優秀的歷史文化對今天的人民來說所具有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3 歷史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3.1 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
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指的是每一位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它對人們的教育行為有直接影響。教育行為和方式往往是由教育思想和理念所決定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這樣才能教書育人,并始終秉持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憑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能夠感染學生,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有利于人文素養提升的良好教育環境,通過教授歷史課程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讓學生慢慢理解和領悟。
教師良好的人文素質是其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對全面展開人文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對學生展開人文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主體地位,他們的言談舉止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應該對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掌握更多與人文相關的知識,在自身人文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從事與此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若想使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有所提升,首先要做到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提升教師人文素質。
3.2 有效利用歷史事件中的人文資源
歷史是人文之本,其中所蘊含的豐富人文信息值得我們仔細參詳、品讀。教師對歷史教材應仔細鉆研,精選出適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將人文教育涵蓋期間。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與文學藝術史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⑥在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進程中,逐漸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素質和愛國主義精神,例如《離騷》所表達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一直為人們傳頌,其中表達了不畏艱難以及追求理想、勇于拼搏、頑強斗爭的精神。
歷史人文素材內容豐富還在于歷史是由人創造的。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留下了豐富的印記,為后世的學習留下了可用資源。我們借助歷史人物的典型事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教他們學會怎么從杰出的歷史人物身上吸取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質提升的精華,如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屠刀不畏生死,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物教育時,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能夠給學生以畫面感,使心靈受到震撼,領略那種悲壯的美感和崇高的精神,引領學生去體會歷史人物的精神內涵。學生也能夠從歷史事件中獲取人生的經驗和啟迪,在其成長歷程中可以借鑒和參照,少走彎路,迎接美好的生活。
3.3 改革學校歷史教學現狀,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需求,深化歷史課堂改革勢在必行,這也是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全面展開的關鍵所在。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在此基礎上將歷史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相融合,在對歷史事件的講解中引導學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歷史課堂教學改革若想有效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形式上要充滿生機和活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再現歷史人文事件,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知識和學問,為其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自身良好品格的養成,并培養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的能力,弘揚民族文化,敢于突破,勇于創新。
注釋
① 尹茵.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② 劉曉霞.中國歷史在高職高專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4).
③ 馬兵.歷史教學與高職人文素質教育[J].學理論,2009(26).
④ 方少文.高等職業學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模式探究[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7).
⑤ 任玲艷.高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及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7).
⑥ 辜芝蘭,張建敏.加強人文素養教育 促進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J].北方經貿,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