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悅 林國棟
摘 要:教學反思能力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備受關注,本文將就如何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本文著重從重視反思提高反思的意識、合作反思以及運用現代技術來參與反思活動,以期獲得良好的提升效果。
關鍵詞:教學反思;合作;微格教學;反思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10
一、問題的提出
一直以來,反思被人們認為是進步的源泉。新課程改革之后,為了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教師開始注重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教學反思為其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在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教學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分析和反省的過程。
高中學科的教學特點是復雜多樣,其中蘊藏豐富的概念和技能,對于教師的教法要求高。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除了平時積累經驗之外,教學反思是一條有效路徑。那么如何提升教學反思能力呢?筆者根據研讀的文獻提出了幾點自己的見解。
二、提升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教學反思,關注過程產生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在專業實踐中進行反思,是因為比提高教學技能更為重要的是,使教師有思想地去教學。高中教師面臨著學生升學的壓力,往往忽視了在教學中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而忽視教學反思則是無法達到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重視教學反思的過程,應該在課堂的前、中、后都能將教學反思運用到實處。
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該關注到課堂中可能發生的事,包括學生行為及知識、問題等預設性情況,而且要設想解決方案。如實驗課中各種現象的分析,教學前的反思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在教學之中的反思是一種在行動中的反思,這種教學使課堂具有一定的監控性。課堂中臨時的狀況較多,從學生參與課堂的效果來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反思學生參與程度,不要過多地霸占課堂;反思學生的思維是否被激發,是否能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另外,學生的接受程度及反饋也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加強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
教學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課后教師應具體分析課堂中學生和教師的活動,針對具體情況調節課堂中的遺留問題。對于課堂中的疑問要有記錄和思考的過程,及時、有根據地反饋到教學中。反思應該注重過程,關注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活動,長期積累能使經驗理論化,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教師要真正把教學反思運用到課堂前、中、后,關注產生的變化并能夠記錄,以便日后更好地完善。反思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時間反復的過程,只有關注其效果,才能將反思持續進行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合作反思,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教學反思也是這樣,若能夠和其他教師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和其他教師進行知識、技能及其他教學活動的交流,相互學習,反思效果也會加倍。反思自己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首先,可以先通過記錄本記錄,在課后及時和同事進行探討。如課堂是否達到最高效率,這堂課如何處理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其次,可以通過網絡寫教育札記,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研究學習,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可以實現經驗共享。
同事之間可以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研討學習,這是從別人的教學實踐中直接獲取經驗的較好方法。因為每個教師備課和上課的風格不同,教學方法也多樣化,教師之間通過互相觀摩學習,能促進彼此的教學活動。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和前提,集體備課的好處在于可以交流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與教學技藝,可以著重說明對這一課題“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的設計思想。比如,生物教師在解讀生物課程標準過程中,對新課程的內涵精神有其主觀表達,和同事探討之后,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改進,也可以將教學設計中的亮點進行闡述分析,使合作反思達到最高效率。
三、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以教促學
微格教學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進中國,一度作為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方法之一。我們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反思教學的情況,通過這種實錄,我們可以還原教學活動的實況,在專家或者同事的引導下,組織成員一起反復觀看錄制的課堂視頻,進行討論評議。教師也可以通過微格教學來訓練某一個教學技能或綜合技能。
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可以為教學反思提供新的思路,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忽略掉的內容,實錄的視頻可以給教師客觀的記錄,方便課后進行反思活動?,F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得當,也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教促學,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帶頭作用,因此,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通過調查發現,被教師要求反思的學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反思習慣,如果教師具備較好的教學反思思維模式,便可以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影響學生。
四、總結與分析
實踐證明,教學反思是教師能夠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指正和修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之中和課堂之外都能收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將教學反思的思想和學生分享,使學生對反思進行關注,并運用反思的策略學習功課,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為學生重視這種反思的方式,在學習中會常?;貞涀约旱氖斋@以及疑難點,并能夠和學生之間進行切磋和詢問。
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促進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已被廣大學者深入探討。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得到效果之后,能深刻體會到反思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也就會樂于進行教學反思。
參考文獻:
[1] 劉華.生物教學反思中的師生同步策略[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1).
[2] 王婷,韋艷,王浩.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6).
[3] 賀麗娟,賀子晗.淺析我國反思型教師職前培養的可行性[J].成人教育,2009(1).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