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較強的閱讀能力可以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提高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標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是由于閱讀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且關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知識面的拓寬等。為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特別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當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下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分析。
1.立足于教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小學生能夠涉及的課外閱讀素材可能十分有限,這是由于對小學來講,圖書館的藏書較少,因此難以滿足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閱讀需要,僅僅是對一些年級或者是限時開放閱讀。鑒于此,教師應當通過教材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因為教材的知識有很多源自名著,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需要以教材作為視角,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跟教材內容有關的其他課外讀物,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不斷閱讀有關書籍。教師積極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不但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有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草船借箭》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能夠首先詳盡地講解關于課文的背景知識,為學生介紹一些重點的人物,如趙云、張飛、曹操、劉備、周瑜等,以及三國的形成及對峙的原因。其次,教師課后積極拓展《三國演義》的其他故事,下載和打印出《過五關斬六將》《煮酒論英雄》《空城計》等貼在教室的學習區,進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這樣不但彌補了缺少閱讀素材的不足,而且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要求學生自主思考和體會,學生的自主閱讀固然重要,然而,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這樣學生可以互動交流,不斷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溝通進行解決。教師僅僅發揮引導、組織、啟發、參與的功能。例如,教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這樣學生能夠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氣概。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4—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找到體現狼牙山五壯士英雄氣概的一些句子,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學習的印象,從而有效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當然,教師能夠啟發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提問和共同探討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有效體現網絡資源的優勢,啟發學生進行網絡閱讀
網絡時代,人們能夠借助網絡閱讀,學習和掌握大量知識。學生更喜歡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閱讀。為此,教師應當順勢引導學生,把握時機,有效體現網絡資源的功能,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網絡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相較傳統意義上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方式具備非常大的長處,其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廣泛性、靈活性、便捷性等,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主動性,并且圖文并茂和活潑生動的閱讀表現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這有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網絡閱讀,不讓學生盲目地閱讀,而是要求學生強化自律意識和辨別能力。學生在看網頁前有針對性和有規劃性,明確自身進行閱讀的目的,以及在進行閱讀之后獲得哪些信息,從而讓閱讀有目標和方向,最終能夠迅速查找自己要求的知識信息,以防止其他無關信息的影響。并且,由于傳統意義上的課文閱讀素材受到版式、價格、紙張、信息量等一系列要素的制約,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量比較少,網絡涵蓋的信息非常多,也不會受到一些條件的制約。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有效應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并且使課外網絡閱讀逐步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教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學習,啟發學生進行網絡閱讀。只有如此,才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賀梅安.芻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訓練的途徑[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2]張玉紅.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彰顯[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3]沙金洪.基于個性化教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