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從企業部門崗位職責出發,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公關能力按照工作任務進行分解,設計《公共關系學》課程的實訓內容,讓學生具備就業所需的公關職業能力和素養,適應今后社會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公共關系學 職業能力 實訓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02-02
隨著經濟發展,企業公關活動的增多,社會對于公關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公共關系學》作為培養公關人才核心課程之一,目前在許多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公共管理等專業都開設了此課程。通過對《公共關系學》的學習,讓學生系統掌握公關基本理論和實務知識,具備較強的觀察、組織、策劃、交際等公關能力,成為懂管理、善策劃、會傳播的高素質公關人才。
一、設置高職公共關系學實訓課程的背景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可是,在當前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學》的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實訓教學重視不夠,這種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較差,難以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教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由于缺乏應用訓練,往往是平面和抽象的,很難內化為自身的職業能力,不能做到學以致用。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職業能力的掌握,除了需要理論學習外,更需要通過實訓來進行技能應用練習。因此,在《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中,迫切需要加大實訓環節的力度,做好面向就業,提升公關能力的實訓教學,這是《公共關系學》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
二、公共關系學課程實訓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
1.設計理念
著名學者愛德加·戴爾曾指出:閱讀只能記住10%的學習內容;聆聽能夠記住20%的學習內容;親自體驗卻能記住90%的學習內容。因此,讓學生參與實訓,在體驗中應用和訓練公關技能,是有效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
通過在《公共關系學》課程中加入實訓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主體,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尋求答案。在設置的各種學習情境中,學生能夠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理解和領悟教學內容,訓練和掌握職業技能,完成實訓任務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且,實訓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應用知識的空間,使學生學會積極表達感受,善于進行思想交流,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活學活用,加深體會,縮短了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勝任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設計思路
要培養高素質公關人才,就需要構建科學的實訓課程。實訓內容設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生公關技能水平的高低。為了防止教學與就業脫節,實訓內容空洞化,需要基于崗位職責設計實訓內容,基于職業能力設計實訓方案。
首先根據企業公關部門的崗位職責要求,分析公關部門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而設定實訓項目,分解實訓任務,鍛煉學生的公關職業技能。
設置的實訓內容,側重點不同又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共同為教學目標服務,組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模型。在實訓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提高公關職業能力。
四、公共關系學實訓課程的設計
1.教學目標的確定
公共關系學實訓課程意在訓練和提升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難以培養的公關素質和公關職業能力。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1)知識目標層面:在實訓過程中,記憶和重溫公共關系的職能、基本類型、三大要素、工作的基本程序等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和熟悉公共關系調研、活動策劃、活動實施和評估、與各類公眾打交道、社交禮儀等基本實務知識。(2)能力目標層面:通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潛能,具備一定的文字寫作能力、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良好的組織策劃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善于與人交際的能力。(3)素質目標層面:樹立塑造形象的意識、服務公共的意識、真誠互惠的意識、溝通交流的意識、立足長遠的意識、創新審美的意識,培養自信、熱情、開放的心理。
2.教學內容的設計
分析眾多企業的公關崗位職責表,歸納和分析公關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設置八項實訓項目,包括:公關接待、公關演講、新聞發布會、公關調查、CIS戰略、公關策劃、公關活動、危機管理,完整的涵蓋了公關崗位所有的工作內容。每個實訓項目又分解為若干個工作任務,兼顧公關工作需要掌握的公關知識、公關能力和公關素質。
3.教學活動的組織
根據每個實訓項目的需要,教師提前設置好教學情境,把全班分為5~7人的若干組,講解實訓內容,布置實訓任務,并提供任務所需的資料和工具。各組在討論、組織和完成實訓任務后,根據要求,制作PPT上臺講解自己的實訓成果或是分角色扮演模擬整個活動過程,之后各組分享心得體會和收獲,反思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最后教師對各組的表現進行點評總結。
在教學中,結合每個實訓項目的具體情況,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公關接待、新聞發布會、公關活動這三個實訓項目,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公關演講、公關調查、公關策劃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CIS戰略和危機管理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和工作過程導向法。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實訓項目的順利開展。
4.教學評價的考核
實訓成績主要考查三部分:實訓內容(80%)+實訓態度(15%)+出勤率(5%)。
五、公共關系課程實訓教學的體會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了確保課程的教學內容更符合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要,就需要分析企業的人才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發展趨勢。
《公共關系學》實訓課程是以就業為導向,基于崗位職責設計的實訓內容,基于職業能力設計的實訓方案,培養學生掌握今后相關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極大的實現了《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
從展開實訓教學的結果來看,教師設置的實訓項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實訓活動中,去體驗、感知、理解、應用知識和技能,能夠較好的掌握公關人員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職業素養,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元春.公共關學課程實踐性教學中教學手段的創新[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4)
[2]劉建勇.體驗式教學在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6,(3)
[3]劉瀟瀟.基于模擬公司工作情境的高職物流綜合實訓課程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
[4]郭紅梅.基于職業能力培養酒店英語課程設計[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5]封嵐、胡屹.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公共關系學實訓課程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0)
作者簡介:
肖鴻(1980-),男,湖南長沙人,碩士,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