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保證課堂學習氛圍的輕松愉快,幫助學生對課文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應用這種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想象力,使學生更快樂地完成學習。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53-02
情境教學法利用畫面、音樂、道具等多種輔助進行仿真環境的設置,對學生來說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對其人格和個性進行完善培養。對情境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將教學內容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盡量聯系在一起,例如在說到“絡腮胡子”這個詞的時候,很多學生想象不來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就引導學生去觀察教室內掛的人物照片或者圖像,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留著絡腮胡子,學生很容易就能知道“絡腮胡子”到底是什么樣子了。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
音樂具有非常動人的審美特性,而我們的現實生活往往能利用這些音樂符號得以反映,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具有凈化靈魂的作用。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音樂的利用,讓小學生形成具有情感性的良好的審美態度。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各種音樂片段拼接起來,例如鳥鳴聲、流水聲、風吹樹葉的聲音等,在播放這些音樂的時候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展示森林等圖像,讓學生想象自己正在大自然中徜徉,然后讓每位學生來說說自己剛才經歷了什么,這樣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都是有效的鍛煉。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怎樣自主合作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游戲這種方式不僅更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還能對其運動感官和感知記憶能力進行鍛煉,教師可以設置各種與教學要求相符合的游戲情境。例如講解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分組,然后合作表演詩中的畫面、經過等,在這些或優美、或蒼涼、或沉痛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字的力量。這些都是情景教學這種方法帶來的效果,與新課標的要求是非常符合的。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情境教學法
(一)創設好情境然后將課文內容導入進來
小學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那些優美而生動地描述可以將課文中描寫的情境展現給學生,使他們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的主旨有更好地了解。教師在授課前需要反復深入研讀教材,這樣才能創設出與課文主題更加貼合的情境,讓小學生們更貼近課文的審美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激發情感
小學語文中很多作品的文筆都是非常優美的,通過文字傳遞出來的是作者的主觀想法,可以說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透出來的,如此豐富的物質基礎能幫助我們更加順利的開展情境教學。教師可以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趣味十足的等等情境挑選出來進行重點塑造,利用其中包含的情感來激發小學生的認可和共鳴。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置身于作品的藝術境界中進行感悟,體驗到作品中含有的情感和遐思。
例如《春曉》這首古詩,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安排一位學生來扮演孟浩然,還原作者作這首詩時的情況。在某天破曉時分,正在睡覺的詩人被窗外的聲音吵醒,聽著窗外的鳥鳴聲頓覺心情愉悅,脫口而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忽然又想到昨晚聽到了窗外風雨陣陣,不知道吹落多少花草,忙走到窗口觀看,并略帶傷感的繼續念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種表演情境讓小學生們一下子就受到了感染,對這首詩歌意境體會頗深。可見情境教學法對學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的鍛煉,都是非常有效的。
(三)理性的分析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為小學生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在這種課堂環境中順利的學習知識。當小學生融入了一個充滿了情感的情境中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雖然所處的情境是具有情感的,但是我們依然要保證理性的思考,這樣才能對作品有真正正確的理解。例如《塞下曲》這首古詩是盧綸的作品,全篇描述的將軍形象是非常偉岸的,即將要奔赴戰場的將軍還帶有一絲蒼涼感,但是全文中并沒有相關的詞匯出現,例如高大威猛等,這就是古詩自身的魅力。所以我們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盲目的沉浸在情境中并不可取,真正優秀的老師要學會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得出個性化的看法。從單純的情感體驗升華成為理性的思考和認識,對不同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才算是真正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華志敏.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時代教育,2015,(10):260.
[2]張方明.創設語文情境,培養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0):2-2.
作者簡介:
武鵬霄(1987.08-),女,山東臨沂人,漢族,本科,現為臨沂育才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