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珍


[摘要]班級授課制誕生之初,便有其先天、致命的缺陷——無法關注所有學生,無法依據學生的不同自身情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按照適合自己的情況發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實驗的構想應運而生。通過評估測試的方法,分析了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稊祵W》課程改革之分層教學的有效途徑,結合相關數據分析和調查情況,客觀分析了分層教學的優勢,總結了分層教學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評估測試;調查情況;教學成效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文件精神,結合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妒蹇傮w發展戰略規劃》提出的“質量興?!睉鹇阅繕艘?,以數學和自然科學系為試點單位,面向全校師范類開設的通識數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努力實現高效課堂,實現學校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為貫徹落實課改方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系面向2015級師范生實施了數學分層次教學。2015年9至12月,對2015級師范類數學教學開展了2次評估:9月學期初進行了診斷性評估測試,12月進行期末終結性評估測試。現以2015級科學教育班為研究對象,淺談分層教學的成效。
一、總體情況
2015級科學教育班數學診斷性評估測試和終結性評估測試(卷面)成績對比
經過反復商討確定本實驗具體過程后,按照表中的研究項目展開實踐。經過一學期的實驗,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有個別學生相關實驗數據顯示與實驗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可能是實驗時間較短的緣故。科學教育班級終結性測試平均成績比診斷性測試提高了12.25分,差別較大的是優秀率和及格率。正視區內外生源學生數學水平差異,關注區內學生,區內終結性測試平均成績比診斷性測試提高了16.6分,區內終結性測試0.51分,診斷性測試0.34分。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教學在提高較差學生數學成績方面效果明顯。
二、成績分布統計
分層教學前后數學分數段人數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40分以下的人數在期末減少很多,90分以上的人數迅速增長,期末整體成績分布在中高分段居多,與診斷性測試成績相比,低分段學生明顯減少。
三、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為了反饋分層教學效果,選取了我系2015級3個班級學生(116人)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16份,回收問卷102份,整理得到有效問卷102份。比如,問卷中“實施分層教學,你認為如何?”一題,分層教學前選擇A選項(不認可)人數占14.7%,分層教學后沒有選擇A選項的;分層教學前選擇D選項(非常認可)人數占55.9%,分層教學后該項占88.2%。“數學課堂學生聽課情況?”一題,分層教學前選擇A選項(專心聽課,認真做筆記)人數占27.5%,分層教學后該項占73.5%;分層教學前選擇C選項(注意力不集中,常開小差)人數占29.4%,分層教學后該項占6.9%。經過一學期的分層教學,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成各自的教學基本目標,這激發了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對分層教學策略的思考
經過對2015級學生一學期的分層教學實踐和反饋,教師需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情、學習態度、興趣、習慣等方面的動態,從而加大分層教學力度。尤其針對像科教班這種區內外混合班級,可以嘗試班內分層教學,將分層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導入新知,分層質疑;分組探索,分層啟發;分層提問,及時反饋;分層練習,輔導到位;作業分層,分層反思的班內分層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五、實施分層教學的優勢
1.面向全體學生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2.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3.提升教師能力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這就要求分層教學的評價要以人為本。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評價內容單一,以認知評價為主,忽視對良好心理素質、積極的學習情緒;評價標準單一,注重“一刀切”,忽視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消極的被評價地位;評價方法單一,注重定量,忽視定性;評價過程單一,強調靜態,忽視學生的轉變與發展;評價結果單一,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這種評價嚴重挫傷了中下層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分層教學的評價是綠色評價、發展性評價,它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與學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評價項目多維、評價方式多樣、評價主體多元,不僅重視認知評價,同時重視學生興趣、信心、習慣、方法、思維能力和學習態度的評價。既有教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還有學生之間的評價。二是突出評價結果的反饋、調節功能,淡化評價的檢查、選拔功能,各個層次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重視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三是不僅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四是縱向比較為主,橫向比較為輔,著力于多維評價,著眼于長遠發展。
分層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評價體制,做到統籌兼顧,保證分層教學的質量,使分層走班能真正“走”出實效。
參考文獻:
[1]歐娟.數學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0).
[2]張洪月.高等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王華,張小宏,侯光.關于分層教學中實踐問題的探討[J].教學與實踐,2013,(5).
[4]蘇新元.分層教學促進個性發展[J].成功(教育),2010,(7).
[5]李長勤.新課程背景下分層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