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誠
【簡要】初中化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家庭小實驗,組織興趣小組,自己動手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 家庭實驗 設計和實踐
新世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教育部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標準》。《標準》一方面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將科學探究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在內容標準中單獨設立主題,明確地提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內容與培養目標。《標準》中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為此,初中化學教材中常在課后練習中增設了不少有趣的家庭小實驗,可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束縛,家庭小實驗并沒有引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重視,許多家庭小實驗學生沒有動手去做,只是靠聽老師講解,這樣既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又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這種情況,我把初中化學課外興趣實驗的設計和實踐定為課題,與教學同步進行。我的具體做法是:組織興趣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定時輔導;開放實驗室,把家庭小實驗“搬到”實驗室,讓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材料與實驗室的儀器、藥品結合起來一起完成;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匯報,分析和總結經驗。在實踐中,學生們經常迸出創新的火花,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師生之間的角色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教師從“主導”變為“指導”,收到了預期效果。
雖然初中化學教材中詳細設置了一些家庭小實驗,但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自己不大會去做,有的學生是沒有興趣動手,有的學生因為沒有材料或不知道材料到哪里找而不去做,有的因為教師沒有布置這項作業而沒有去做。因此我認為家庭小實驗的實施,應該讓有興趣的學生先去做,然后帶動其他的同學一起來做。所以我就先組織一個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先報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輔導。輔導的內容可以是教學生學會找藥品,學會找實驗儀器,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寫實驗報告,學會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并提出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后,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后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們根據教學需要補充一些家庭小實驗。如在學習學習氧氣的性質時,我讓學生到藥店買來過氧化氫溶液,利用墨水瓶,吸管做成一套簡易的制氣體裝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學生們反映沒有催化劑,反應速度很慢,我讓學生們自已尋找可用來做催化劑的物質或加熱試試,學生們找來食鹽,鐵銹等,也收集到一些氧氣。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候,可以讓學生購買一瓶汽水,插上帶導管的橡皮塞,進行滅火實驗,使紫色石蕊變色實驗和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實驗。如在學習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用礦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氫氧化鈉溶液,蓋上瓶蓋,并搖動礦泉水瓶,這時就可以看到礦泉水瓶變癟了,同時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音,根據現象分析原因。如在學習石灰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拿一個玻璃杯,放入白醋,再放入一個雞蛋,讓學生觀察雞蛋在白醋中的反應,從而得出碳酸鈣和酸反應的事實。學習酸的性質時,我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可用做酸堿指示劑的物質,學生們到超市買來紫甘藍包菜,把包菜葉浸入水中,得到的浸出液滴入白醋,浸出液顯出紅色。
同時,我還開放化學實驗室,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帶到實驗室來做實驗,如讓學生把家里的自來水帶到實驗室來測水的酸堿性,水的硬度,水中含有哪些簡單的離子等。
實踐中學生們大膽提出問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交流討論。例如
在用燒堿自制葉脈書簽的時候,我讓學生找一些樹葉到實驗室自己制作,學生找來各種各樣的樹葉,可是真正做出成功的書簽的學生沒幾個,通過分析討論,最后他們得出了結論,要做出好看的書簽,選用的樹葉應該是葉肉少而葉干粗,所以可以選用楓樹葉等。
由此可見,深化家庭小實驗的實踐,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課程改革中學生角色變化的好途徑。學生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學生們認為只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行了,不會積極主動去看書,查找資料等。現在學生學會了自己進行探究,在老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自己動手,自己實驗,自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有這樣一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也強調:“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深化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更是學生學會怎樣學習化學的好途徑。
家庭小實驗為教材增色不少,是對教材的充實,對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的本質特點和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提供了更多、更廣的機會空間,也使化學成為可以用手“貼近”的科學。同時也促進了家校聯系,為學校教育逐漸融于社會發展之中創造了條件。對家庭小實驗的實踐,可以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從中逐步認識和感受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保持和增進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提高審美能力,樹立環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