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 甘勇輝
【摘 要】分析汽修專業踐行“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的必要性,探索汽修專業“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實施。
【關鍵詞】汽修專業 “雙廠雙師” 現代學徒制 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36-02
我國汽車產業從產生到發展已有60多年的歷史,汽車已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為此社會需要大量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維修、汽車保險等專業的技能型人才,這給職業院校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目前很多職業院校汽車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企業合作深度不夠,存在著教學場所與實際情景相分離、學校實訓能力不強、專業教師等教學資源短缺、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等問題,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企業的需求有比較大的差距。2014年8月,《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等要求。為此,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在汽修專業人才培養上做了系列的實踐研究,認為汽修專業踐行“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是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規律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為了保障該模式的實施,也要形成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尤其要切實推動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的深度融合,共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從而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一、“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的定義
“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共建的校內教學工廠和企業教學性實訓工廠(“雙廠”),建立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技能大師(“雙師”)為導師的專兼結合師資隊伍,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構建“雙廠雙師”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與企業、老師與師傅、學生與徒弟、課程與生產、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結合,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從而提高汽修專業人才培養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二、汽修專業踐行“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校企合作缺乏程序可依,培養方案重學校教學、輕企業實踐,工學結合師資不足、實訓環境受限,企業頂崗實習難以保證質量,學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對接困難等。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缺少相關管理機制的保障,往往導致改革的成效不明顯,主要是教學管理體制很多都是簡單地移植原來傳統教學管理體制,從而造成很多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教學場所與實際情景相分離,實訓能力不強,專業教師等教學資源短缺,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與企業合作深度不夠,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企業的需求有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在汽修專業人才培養上做實踐探索,建立踐行“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相關配套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有了機制的保障,才能開展工學交替、“雙廠”實踐、“雙師”教學,才能為專業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徒弟、課程與生產、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八個結合”提供保障,從而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提高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三、汽修專業“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實施
“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院校與公司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模式。要建立完整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規范各項運行教學管理制度,同時必須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則,才能達到合作的目的,從而達實現相互共贏。
(一)建立“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機構。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由學校領導和企業領導承擔的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學校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任小組成員,負責落實、統籌、協調、監督人才培養模式的正常運行,同時聘請行企事業專家、企業技術負責人及“能工巧匠”、專業帶頭人等組成專家指導團隊,負責汽修專業“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技術指導。
(二)引進競爭機制,完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職業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雙師”),因此應當積極引入激勵和競爭機制,調動“校中廠”的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包括教師競爭上課制度、選聘教師制度,還要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如課時津貼、工作量計算、教學科研成果獎勵等,鼓勵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進行雙向交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同時,應當健全教學質量管理監督機制,將課堂教學、實訓教學、頂崗實習等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將聽課制度、評課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長期化、規范化,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并且堅持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通過問卷、座談等形式,請學生為教師的授課做出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等,幫助提高教學質量。
(三)明確教師知識能力責任制度,全面提高“雙師”專業教師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能力強的教學管理隊伍是“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人才模式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具體應從以下方面來體現:
1.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及管理的相關學科知識。教學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教學原則和教育管理的科學方法、現代化手段,才能使職業教育院校教學管理出成效,其中“校中廠”教師在掌握現代教育與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側重加強先進汽車維修技術的學習,企業師傅在掌握先進汽車維修技術的基礎上側重加強現代教育與管理理論的學習。
2.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修養。職業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責任,這就要求專業教師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對于學校聘請的企業師傅,他們并不是校內專職專業教師,對職業教育規律不一定都掌握,校內專業教師就應該加強引導影響,這樣才能適應“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實施的需要。
3.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職業院校汽修專業的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創造力和超前意識,對汽修專業人才培養及專業的發展、教育的改革能根據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發揮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的優勢。
4.具有與汽修專業相關的知識能力。既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等能力,還要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力、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及高超職業技能水平等,從而有利于專業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以提高教學質量及管理的效率。
(四)建立由學校與企業人才培養的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具體如下:
1.學校與企業合作要一同設置專業的管理體制,以避免在專業設置上與企業人才需求不一致,有利于節省資源,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內及企業的師資和設備,實現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需求人才“零對接”。
2.建立和完善學校、專業系部—企業(雙廠)兩級管理模式,逐步使職業院校教學管理重心下移,使專業系部—企業(雙廠)成為教學管理的主體;進一步明確學校和專業系部—企業(雙廠)的責權,建立科學、嚴謹、規范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
綜上所述,在職業院校汽修專業中踐行“雙廠雙師”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而保障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還在于形成相配套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才能確保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從而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陳良,等.職業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工地學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0)
[4]陳良.職業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推行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探索[J].高教論壇,2015(2)
[5]陳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構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J].廣西教育,2014(10)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中職汽修專業‘雙廠雙師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桂教職成[2015]22)
【作者簡介】陳 良(1979— ),男,廣西北流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副教授,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研究;甘勇輝(1979— ),男,廣西平樂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工程師,研究方向:汽修專業教學研究。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