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育不僅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初中生“邏輯”思維培養的重要途徑。而其中“數”教育由于其本身的內容,除了貫穿在數學教育中之外,對于學生“邏輯”全方位訓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數”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將更高效、快速地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教學;分層教學;邏輯思維
一、分層教學法的研究背景
“數”是蘇教版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數”貫穿中學數學整個教學過程,既是中學數學的教學基礎,又是中學數學的重難點。在中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幾何學習,有理數、無理數的運算,又或者是概率,每一部分內容都與“數”息息相關。“數”的“教學地位”要求數學教師對其教學方法做出改進,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按照內容的難易程度打下基礎,“因材施教”培養每個學生的“邏輯思維”,分層教學法就恰好契合這種教學需求。
二、分層教學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證教學的質量
教師在采取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采取分組的形式,取長補短,讓數學成績較好的同學在小組中充當組長,讓其他各有長處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采取作業分層布置的方式,成績好的學生難度會高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作業難度相對偏向于基礎。通過在學校的互助以及課后的分層鞏固,保證數學的教學質量,學會“數”的系統知識。
(二)有利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特點,在作業的布置上進行分層。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維持差生的學習欲望,不至于在一次次的打擊中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在難度較高的作業中得到挑戰數學的樂趣。
三、分層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
所謂的分層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身心與智力情況,進行分層教與分層學,使教學達到最大的效果。筆者以“數”的教學為例,簡要談談這一教學方法。
(一)普及正確的分層教學觀念,使其正確認識分層教學
初中生由于處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分層教學法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層“教”,指導他們進行分層“學”。在這個過程中,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覺得老師將其劃分在差生行列,覺得自卑。為此,筆者在“數”的教學中,以“生活·數學”普及分層教學。
眾所周知,“生活數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第一堂課。所有的教學都是從“數”出發。在筆者的學校,教師的任職一般都是從初一起跟著同一班的孩子,直到這群孩子初中畢業。因而,在實施分層教學中,從“數學·生活”一步步灌輸分層教學觀念。即在認識生活中的數學時,對數字的觀察與思考,告訴學生在數的世界中,不同大小的數字代表著不同的事物,它們會有差別,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能夠相互轉化。所以,就算數字在生活代表著不同的事物,處在不平等的地位,但通過彼此的分層合作,也會漸漸趨于相同。這種通過基礎性知識的普及,灌輸“分層教學概念”,服務于今后的教學。
(二)認清學生的情況,按照互補的形式進行分層劃分
對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教師在分層的時候不應隨意進行層次劃分,而應有所依據。這種依據除了智力、成績外,還有學生的性格特點。只有綜合二者,才能達到有效的分層教學。
“有理數的運算”是蘇教版初中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這一階段,作為教師,對于學生的成績、邏輯思維及性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按照這種形式進行分組。一將成績好但性格較內向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由成績差的學生但性格較為外向的學生去影響成績好、邏輯思維強的學生,同時由成績好邏輯思維強的學生教導成績差的學生。在這個互相影響的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二將成績中等邏輯思維一般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通過這兩種方式,將全班劃分為十個小組,小組之間進行課堂競爭與課后趣味習題競爭。課堂競爭可按照“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處理。即教師先創設情境,小組成員在情境中合作完成相關運算。再在小組的分享中總結運算法則,最后布置練習題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寫出其相應的“有理數運算操作方式”。同時,每個小組增加“便捷運算練習題一道”,以不同程度的便捷運算,開發不同學生的邏輯思維。整個過程中,由于學生存在各個方面的不同,有著思維火花的碰撞,發展自己不足的方面。
綜上所述,數學教育是一門能夠開發人的邏輯思維的學科,如何科學的從中學開始引導學生開發自己的邏輯思維,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途徑。筆者建議數學老師們可以嘗試使用。當然,在使用過程中要不斷根據具體情況更新,這樣方能達到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姚朋利.中學數學分層教學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2]郝軍.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陳蓉(1982.12~),女,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