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玉 王珊珊
【摘要】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是新加坡職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先進的教學管理、課程開發模式,本文就其PDCA的課程開發模式進行了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新加坡 工藝教育學院 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99-02
筆者有幸參加了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的中等職業院校教師新加坡培訓團,了解新加坡職業教育的發展、辦學特色及理念。新加坡的職業技術教育是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發展起來的,是當今世界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之一,創立了“模塊化教育”、“教學工廠”教學管理模式,為新加坡的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加坡的工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ITE)成立于1992年,隸屬于新加坡教育部的公立學院,是第一所獲得新加坡質量獎的教育機構。主要為新加坡25 %的中學畢業生和成人學員提供就業技能,幫助他們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的管理模式、教學模式、課程開發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筆者單就該院新課程開發模式進行分析。
ITE新課程開發專門由工教局課程兼教育發展署(簡稱發展署)來完成,負責人是工教局的學術與課程發展副總裁。ITE新課程的開發采用PDCA模式(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理)對新課程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一般來說具有如下流程:
一、計劃階段
1.高效的政府運作機制
新加坡的教育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政府通過高效的運作機制促使教育直接對產業政策變化做出及時應對。如:新加坡政府計劃2010年在新加坡開設賭場,2006年即在ITE開設荷官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即可到新開設的賭場就業。
首先,政府確定了新經濟增長目標后,貿易和產業部根據新經濟目標及時調整對策以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并做出人力資源需求的規劃。政府也通過投資委員會等機構吸引外資[1],并與投資企業共同協商,以了解未來雇主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各個政府部門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分別承擔了明確的責任,互相配合,共同確定新加坡的技能人才需求。
2.以市場為導向分析設置新課程的需求
新課程的設置緊緊圍繞行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發展署內有專職課程開發人員,均有企業工作經歷[2]。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如:從經濟發展局、學術顧問委員會(由ITE的資深專業教師及行業專家構成)、企業培訓主管、實習學生及往屆畢業生的調研報告等獲得需求信息。根據企業的需求確定工作崗位能力,規劃出訓練的內容及所涉及的職業標準,確定課程的基本框架后,提交學術與課程發展副總裁審核后進入課程設計實施階段。
二、實施階段
1.制定教學大綱及開發教材
各個行業均有學術顧問委員會,每年召開4-5次會議,將行業發展需求反饋給制定者,再根據企業對所需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制定教學大綱,內容包括:課程類別、教學目標、總學時、知識要求、技能要求、如何考試等。
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自行編寫活頁教材,講課前發給學生,學期結束后學生收集起的所有活頁講義就是本門課的教材。
2.以基本的能力知識單元為模塊實施教學
將整個課程所涵蓋的學生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需求分成若干模塊,各模塊間既相互支撐又相互獨立,可以根據最新的市場需求調整課程內容,適應市場的變化。
3.注重實踐,采用真實環境展開實訓練習
ITE的實踐式課程包括三部分:主修有8個單元,占80%;選修有2個單元,占5%;生活技巧單元占15%,即:有助于個人發展的生活技巧,在工作崗位的生活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地待人處事、思考與解決方案技巧、建立團隊精神技巧及卓越服務素質等。理論課占30%,實踐課占70%。實踐課采取實境學習環境,如:酒店管理專業、美容專業、汽車維修專業等的實訓課均是在校內的真實情境:酒店、美容中心、汽車維修工廠中進行,均可對外營業。護理專業練習急救技能是在一輛真實的急救車中進行,其所有的實訓室在戰時可以作為臨時醫院啟用。
三、檢查階段
新課程結束后,由發展署對任課教師、學生、雇主進行調研,內容包括對該課程的滿意度、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后[3],來檢查新課程是否達到設計標準。
四、處理階段
如果該課程某些內容未達到設計標準,將會重新更改設計,更正教學大綱、教材及教學模塊,繼續實施、檢查、處理,直到檢查結果符合設計標準為止。
新加坡將ITE成功發展為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職業院校之一的原因包括強有力的政府支持,明確的遠景目標,團隊合作、精益求精的職員隊伍,最重要的是以創新創造未來的理念。我們應該借鑒新加坡卓有成效的組織管理制度、鼓勵改革創新,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勇,萬小朋.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的辦學模式及其對我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0(3):64-65.
[2]涂莉云.新加坡工藝教育局的辦學經驗與啟示[J].中國建設教育,2014(1):55-58.
[3]萬建民.新加坡工藝教育局新課程開發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1):97-99.
作者簡介:
姜美玉(1981-),女,山東省昌邑人,講師,研究方向:護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