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內容摘要】嘗試教學法是嘗試教學理論的踐行,它在改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以學生為主,注重實踐,開展以學生為主導的嘗試活動,在嘗試活動中學生在探索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檢驗真理,最終真正意義上了解并且掌握知識,是一種作用非凡的教學方式。高中數學教學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重視素質教育與實踐能力學生;二是采用分層教學,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三是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 學生主體 分層教學 數學思想滲透
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專家都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新課改的需要。并一致認為,在新型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在親身主動學習中更加靈活機動的理解與掌握知識。嘗試教學法恰好是這樣一種新方法,迎合了教育改革的需要,值得深究。
一、嘗試教學理論的具體內涵
嘗試教學理論顧名思義,是指教學分為嘗和試兩個部分,其中嘗具體來說是根據學科性質的差異,學生素質與接受能力的不同,尋求嘗試探索,最后摸索出真正適合的教學方法,而試則更加偏重于實踐試驗檢驗,是指在嘗的過程之后,將尋找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去,反復不斷的實踐檢驗,盡力克服減少并且較低教學中的各種弊病,從而達到最優化教學。
嘗試教學理論是在教學過程中,以了解問題難易程度,尋找解決方法,實踐并且檢驗為目標。嘗試教學理論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大原則有機結合,運用與實際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是嘗試教學理論的踐行,它在改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以學生為主,注重實踐,開展以學生為主導的嘗試活動,在嘗試活動中學生在探索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檢驗真理,最終真正意義上了解并且掌握知識,是一種作用非凡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嘗試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實踐意識與能力有積極意義,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情趣與熱情,進而幫助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對于教師自身教育思想與素質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嘗試教學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
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嘗試教學法符合現代教學論思想的要求,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統一起來,引起了教學設計中一系列的變化,如從教師講、學生聽轉變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學、先練,教師再講,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等。
(一)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重視素質教育與實踐能力
從古至今,自我們施行教育事業以來,我們一直強調教育要以人為本,然而在不斷的教育踐行發展過程中,我們逐漸地偏離了這個軌道,發展出現了變形與扭曲,導致了傳統學校教育中普遍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附庸的情況。實際上,學生本身就是學校教學中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應當歸于學生,以學生為立足點。嘗試教學理論便是如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從這個點出發制定教學目標與內容,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尋求探索數學問題,此外將理論系統的數學內容與平常生活緊密聯系,列舉一些通俗易懂的實例,幫助學生從書本拘泥僵化的知識中走出來,根據生活經驗,在不斷的嘗試與實踐中堅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如在《兩角和與差的余弦》概念課教學中,由于前面剛學習了向量的知識,教學設計可以安排如下:
1.學生自主完成以下內容:
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Ox軸為始邊分別作角α,β,其終邊分別交單位圓于點P1,P2,則:
(1)P1的坐標為___,P2的坐標為___;
(2) 坐標為___, 坐標為___;
(3)利用(2)的結論可知
=___;
(4) , 的夾角為___;
(5)利用向量數量積定義可知:
=___;
(6)由(3)(5)可以得到怎樣的等量關系式?
2.由學生分組討論: , 的夾角是否為α-β。
3.由學生給出完整的cos(α-β)的展開公式。
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自我嘗試中,完成了知識的遷移。體現了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在新知識學習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識結構改組,結合新學得的知識,使學生形成能容納新知識的更高一級的新知識結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知識遷移以及思維能力,更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學習的熱情。
(二)采用分層教學,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自遠古時期孔子教學就強調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到現代教育中的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無差別,無層次的整體教學方法。嘗試理論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與不同理解接受程度,采用分層教學,逐層對待,強調全面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整體抓起,改變以往只注重優等生,放棄差生的的情況。尤其是高中數學作為一門難度系數較大對學生整個高中學習影響舉足輕重的學科,在教學中,更要正視這種差異,設置難易程度有所差別的教學內容,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勇于嘗試,敢于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落實分層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如《直線與圓錐曲線》一節的解題教學中,對于給出的例題:
已知過拋物線y2=2Px(P>0)的焦點F的直線l交拋物線于A(x1,y1),B(x2,y2)。
求證: 。
解題時將班級學生按能力同學分成三組,并規定:第一組利用“聯立方程組”求解,由基礎較薄弱的同學完成;第二組利用“A,B點坐標滿足的等量關系式”求解,由基礎中等的同學完成;第三組利用“焦半徑AF,BF的幾何意義”求解,由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同學完成。
這樣的安排,既能激發學生嘗試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又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嘗試學習出現互補效應。在此過程中,同組同學之間,由于思維高度相近,更容易引起思維共鳴,從而進行有效討論并給出解決方案。
(三)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是一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科目,它有其特殊性。數學學習要求極高的思維方式與能力,不可以死板地拘泥于課本固有的理論知識。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嘗試教學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應用時,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普遍全面地滲透數學思想。如在很多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樹形結合,函數思想等數學有機思想有目的地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去,在數學作業與聯系中體現數學思維,讓學生自己反復地歸納總結發現數學思想規律,促使學生真正掌握高中數學的方法,而非僵化地教條地記住理論,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嘗試教學理論在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鑒于高中數學教學的當前現狀,嘗試教學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仍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因此,開展嘗試教學理論的研究,并且推動其與時俱進,將嘗試教學理論與現代高中數學教學相結合意義重大。筆者也希望相關研究者能夠加大加深研究力度,將嘗試教學理論廣泛應用到更多的學科教學中,推動整個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志英. 建設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理論[J]. 數學通報,2010(1):8-14.
[2] 邱學華. 嘗試教學理論要點[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4):8.
[3] 鄭香嬌. 嘗試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教師博覽,2013(6):71.
(作者單位: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