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中
摘 要:歷史教學中的咬文嚼字,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從對課文標題咬文嚼字,可以提綱挈領;對重難點咬文嚼字,可柳暗花明;對“可疑處”咬文嚼字,可收獲思想三個方面,探討歷史教學中的咬文嚼字。
關鍵詞:歷史教學;有效教學;咬文嚼字;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2-0039-01
課程能否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跉v史課有大量歷史術語的特點,引導學生對課本有選擇地進行咬文嚼字,從中充分發掘出教材所蘊含的教育教學信息,是組織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當然,這里所講“咬文嚼字”不是讓學生死咬課本,而是咬定重點、咬清難點,嚼出一些新的體悟和思想,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一、對課文標題咬文嚼字,提綱挈領
課文標題一般是對課文內容主旨的高度概括,對其進行咬文嚼字式的詳細解讀,可以使學生更宏觀地掌握課文知識。比如,在講“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時,先對單元的標題進行如下解讀。第一個詞:近代中國。咬清近代史與近代化兩個概念。中國近代史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這段歷史。近代化是指資本主義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講清這兩個概念,可以使學生明確近代中國經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同時,與必修一的政治民主化和必修三的思想理性化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第二個詞:經濟結構。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其核心是產業結構。可以提問學生兩個問題:一是古代中國經濟結構的構成是什么?突出特點是什么?二是近代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動?通過兩個設問,使學生在理解單元一的基礎上,對新課的所學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第三個詞: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資本主義是資本為私有的經濟制度,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由上述含義可知,洋務企業不能稱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標題中的資本主義是指中國的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由標題還可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曲折,如何曲折、為什么會曲折,這就是單元的重難點。通過對三個詞的咬文嚼字式的詳細解讀,使學生對單元的知識內容有了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
二、對重難點咬文嚼字,柳暗花明
歷史學習中很多的重難點都涉及一些歷史專有名詞,這些名詞本身就承載著這些重難點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信息。對于這些歷史信息的解讀,可以方便學生掌握、理解這一知識。比如“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為便于學生掌握這一重難點,先解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一名詞。這一概念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專制,指的是決策方式;中央集權,指的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將地方權力集中于中央。由此推論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兩大矛盾:中央與地方、相權與皇權的矛盾。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設計正是圍繞這兩個矛盾展開,分成中央官制設計和地方行政設計。在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一歷史名詞詳細解讀后,學生對這一概念有了一個規律性的認識,為接下來學習“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的內容和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重難點的咬文嚼字,其實就是對重難點關鍵信息進行細致而充分的解讀,幫助學生掃清認識障礙,深化對知識理解,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對“可疑處”咬文嚼字,收獲思想
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在很多學生眼里,教材是不容置疑的權威。因此,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引導學生用嚴謹的態度對課本進行咬文嚼字,對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大膽質疑,培養不迷信權威、有獨立思想和創新思維的學生。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時,有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提出問題:“書上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終于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但是旁邊秦朝疆域圖并沒有覆蓋今天中國的版圖,所以不能稱為統一,只能說局部統一?!苯處熆梢韵瓤隙▽W生的質疑精神,然后問全班同學:“有沒有誰能解答這個疑問?”一陣議論后,認為“統一”是對的學生很多,卻又沒人能提出足夠反駁的理由。于是,讓學生暫時停止爭論,讓統一派和局部統一派下課后各自準備辯論材料。在第二節歷史課上,雙方經過短暫的交鋒后,出現了第三種意見,主張既不是“全部”,也不是“局部”,而是“主體”統一。最后,正反雙方都接受了“主體統一”這個說法。從用靜止的眼光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學生的思想經歷了一次飛躍。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看似幼稚的問題,教師也要給予足夠的尊重,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客體到主體,有一個主體意識覺醒和愿做、樂做、會做的過程,老師要尊重這個過程。目的不在于學生是否能發現教材的錯誤,而在于這種質疑的過程,因為它能放飛學生的思想。
四、結束語
教無定法,學無定式。恰當的咬文嚼字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升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歷史教學中的咬文嚼字是一種教法,也是一種學法,更是一種思想。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看,在咬文嚼字中慢慢形成的慎思、質疑的思想,將對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產生有益而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換個角度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我看專題史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11).
[2]孫志遠.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