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杰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創建生活情境,以學生固有知識為基礎,聯動學生對新知識的思維,是激發學生數學興趣,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小學高年級數學為研究內容,對其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數學 教學情境 創設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法,能夠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化、生動化,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高配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秉持直觀性、趣味性、真實性的原則,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結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確保情境創建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
一、創設課堂情境應遵循的原則
1.直觀性原則。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因此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數學知識中包括很多抽象的內容,如果平鋪直敘,小學生很難消化,所以在創建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必須秉持直觀性的原則,情境創建必須貼合小學生認識規律,選擇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創設生活化情境,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消耗知識的目的。
2.趣味性原則。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注意力不集中,課堂40分鐘的時間,他們很容易疲勞,那么教師如果能夠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學生覺得有意思,就會延長他們思維集中的時間,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確保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3.真實性原則。所謂的真實性原則,是指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不能脫離客觀實際,不能為了配合教學內容而創建一些“虛幻、不客觀”的情境。真實的教學情境,應該源于生活,同時又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創建問題情境。質疑是學習的動力,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這個道理,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合理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更熱愛數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比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
教師:我們來做一個猜謎游戲好不好?
同學們:好。
教師: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很快就能夠知道它是不是可以被“2,3,5”整除,你們相信嗎?
問題提出后,很多學生表示不相信。
教師:不信,你們試試看!
接著,學生都紛紛據說,爭先恐后地說出一個數,教師很快就說出正確答案,并將答案通過計算一一驗證。通過驗證之后,學生發現教師回答得都對,并且又快有準,因此非常欽佩和驚奇,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你們也想學會這項本領嗎?那么就跟隨老師一同探索其中的奧秘吧!”在這個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學生探究問題的心理被激發,對于“謎底”的揭曉有著強烈的渴求,達到問題情境創設的目的。
2.創設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教學情境中應用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式。數學本身就是服務于生活,因此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該充分吸收生活中的素材,把學習情境生活化,以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圓錐”這一內容時,教師為學生創設“去觀察”的生活情境,帶領學生到學校中,尋找實際物體,印證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之間的區別和規律,幫助學生建立立體思維概念。在學校中,比如粉筆盒是長方體,水杯是圓柱體,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物體,并在黑板上畫上與之相對應的平面圖形。在這個生活情境中,學生會掌握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也能夠將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3.創設活動情境。數學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是需要人們應用的,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這個時候創設活動情境就顯得很重要?;顒忧榫?,相較于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其靈活性更強、應用性更強,是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及智慧的有效手段,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比如:進行《數學廣角》的教學時,由于這個知識點相對抽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表演、講解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問題演繹出來,學生表演的過程就是應用知識的過程,在學生表演完之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實現知識遷移到生活的目的。
4.創設應用情境。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根本任務,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綜合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從閱讀到分析、從提出到運算、從整理到應用,這些都是很好地鞏固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學習《統計》一章時,我把訓練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首先,要關注數圖聯系訓練,準確把握數量關系的同時,借助直觀圖形,理解題意:其次,注重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演算、估算、驗算等應用情境,把準確性作為評價標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講和練的結合,借助學生自主的演示平臺,實現互為促進和互相督促,達到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
5.其他情境。故事情境: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故事營造的生動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有趣、好玩、新奇的心理環境下,學生更愿意接近數學。
游戲情境:小學生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游戲中認識事物,學習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游戲中經歷一個個成功,明白學習數學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兩難情境:爭議的問題往往能夠刺激學生的好勝欲望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兩難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在形成認知沖突的同時,達成共識。
結語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針對不同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通過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建立獨立思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情境類型,這樣才能夠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美娟.多媒體情境創設的有效價值[J].基礎教育研究,2016(08).
[2]鐘敏.有效情境,激活你的課堂[J].考試周刊,2016(40).
[3]王娟.小學認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模式探究[J].學園,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