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剛
摘 要: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大家通過閱讀認識世界、感受自然。“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閱讀正是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可以發展數學思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作者從任務驅動、小組交流、縱橫聯系三方面闡述如何通過閱讀材料學習構建數學意義。
關鍵詞: 高中數學 閱讀能力 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為教學重要目標,但是高中數學教學中,閱讀作為最基本學習形式還是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提及閱讀,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語文閱讀,殊不知數學中也存在大量的數學語言,是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完成的。所以強調閱讀重要性,全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任務。
二、 小組交流,深度閱讀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為學生預留更多時間和空間,開展多樣化互動交流互動,打造靈動課堂。學習是一個不斷思考、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與人交流分享,小組討論形式受到大多數教育者的青睞。
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概率與密碼》,概率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不言而喻,這節課的閱讀材料選擇古代軍事中對概率知識的應用,利用書面語言中每個字母出現的頻率破譯敵方密碼信。期間首先讓學生仔細閱讀材料,找出概率知識的存在;此外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分享自己知道的對概率知識的應用,有的人出示一則商場或超市等場所舉辦的優惠抽獎活動信息進行分析,經過精確的討論計算,大家發現所謂的讓利,綜合下來還是商場盈利的可能性較大。有的人提出了古典概率中的生日悖論問題,發現我們認為的兩人生日相同的巧合問題其實可以用概率知識做出解釋。經過這樣一番交流,學生了解了更多關于概率的生活應用,把閱讀材料由一則拓展到多篇,課堂內容跟著豐富起來。
通過這樣設計,將數學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環節之一,對重要字詞實施討論方式會極大深化大家對涉及概念的印象。同時在不斷發表個人見解和聽取他人想法的過程中,無疑以此更深入地研究和學習,對豐富中學生的閱讀經驗大有促進作用。
三、縱橫聯系,體系閱讀
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密切的聯系,相互之間是復雜的結合體。高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教材中囊括眾多數學概念、數理定律,知識體系之間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整體性。教學中應充分把握這一關聯度,擴展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進而幫助學生構建起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閱讀系統。
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五《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所謂數列,顧名思義是一列數的集合,在漫長的數學發展歷程中,關于數列的運用由來已久、源遠流長。教材中選取了關于“數列”這一詞語由來的數學故事的閱讀材料。數列是古希臘數學家在沙灘上利用小石頭擺三角形點陣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擺成點陣所需的小石頭數量分別為1、3、6、10、15……這是一列有特定規律的數字,并且根據相應通項公式計算出未知的任一項。另外還向大家介紹著名的“兔子數列”,即意大利數學家遇到買的小兔子長成大兔子且大兔子又生出小兔子這樣一個循環,判斷每個月后擁有的大小兔子的對數這一問題時,通過計算前幾個月的情況發現每月的小兔子對數等于上月大兔子的對數與小兔子的對數之和這樣的規律,以此為契機延伸到數列通項公式、前n項和等知識,順勢將數列概念、表示等一系列知識構建成體系教學。
通過這樣設計,實現單元知識之間的無縫對接,逐漸把握數學學習的閱讀和理解規律,形成對數理的整體把握,長期堅持,將極大地提高中學生的綜合學習和解題能力,最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實效。
總而言之,數學學習中,無論是計算題、文字題還是圖形題,都要求學生先讀題、讀好題,才能準確解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題干條件,查找解決策略。然而,教無定法,后續工作中應繼續深入研究教材、探究教法,挖掘更多適合高中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策略,讓閱讀能力發展在中學生數學素養提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新生.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10).
[2]孫鳴霞.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數學與管理,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