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梅
摘 要:現代社會背景下,關于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整合是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的教育焦點話題之一。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教學容量”“知識難點”及“復習方式”這三個方面作為討論切入點,就高中數學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整合展開了細致的探索。
關鍵詞:高中數學;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容量;知識難點;復習方式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關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是整個社會范圍內廣泛探討的熱點話題之一。眾多基層教育工作者也紛紛投入到了對其的深刻研究之中,筆者也不例外。通過實踐研究,筆者發現高中數學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整合有利于顯著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及質量。
一、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擴充高中數學的教學容量
一節數學課的時間通常為40~45分鐘,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這短短的課堂時間內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教材或者教輔資料上的相關數學知識點。可縱使如此,仍有部分高中數學教師表示,課堂教學時間仍然非常短缺。具體表現為:較大的教學容量與較短的教學時間兩者之間無法做到協調一致,很顯然,這是制約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始終難以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卻可以輕松扭轉上述高中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尷尬處境。首先,現代信息技術能搜集、整理到足夠多的學習信息,能很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見識;其次,現代信息技術能用最短的時間將相關的信息以最直觀、最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且便于學生理解與吸收。如此,筆者認為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能有效擴充高中數學教學容量,進而大大節省教學時間與精力。
如,在教學“圓錐曲線”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整理人類歷史上關于圓錐曲線的相關研究。這一數學史料相關知識的擴充,既可以調動學生對“圓錐曲線”的探究學習興趣,同時又會使他們從不同階段數學家對圓錐曲線的探索研究中更加深刻地探尋到“圓錐曲線”的本質與內涵。如此,便可在有效擴充數學課堂教學容量的同時,顯著提高“圓錐曲線”相關內容的教學效率及質量。
二、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輕松突破高中數學的知識難點
高中數學知識點中不乏較為抽象、較為復雜,又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理解與吸收時難度較大。高中數學教師若是對這一情況采取置之不理的忽視態度,長此以往,便會打擊學生學習興趣,自然更談不上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了。
因此,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找到一種能幫助學生輕松突破數學重、難點的教學途徑。這其中,現代信息技術由于具備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很好地達到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淺顯的良好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常用邏輯用語”這一節內容時,涉及“反證法”這一具體知識點,由于其定義較為抽象,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理解反證法的步驟時存在著較大難度。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反證法的一般步驟”充分呈現給學生。其一般步驟為:
首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也就是假設結論的反面成立;
其次,從假設出發,經過推理論證,得出矛盾;
由矛盾判定假設不正確,從而反證出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由上述現代信息技術所呈現的步驟中,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出“反證法的一般步驟”可簡單概括為“反設—歸謬—結論”。如此,學生便在深刻理解“反證法”這一重要數學方法的同時,輕松突破這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顯著優化高中生的復習方式
傳統背景下,高中學生的數學課后復習只停留在漫無邊際的數學練習題中。這種毫無新意的復習形式只能將學生僅有的一點復習興趣與熱情逐漸消磨殆盡。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巧妙創新學生的數學復習形式。如教師可以靈活設置不同梯度的復習任務,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自主選擇要完成的復習任務,這樣可在尊重學生客觀差異的基礎上,重新激發學生對復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將課堂教學活動中講到的教學重點、難點等錄制到一個微視頻之中,時間要限定在5分鐘左右,并鼓勵學生結合微視頻對自身課堂學習活動進行查漏補缺,這不失為優化高中生復習方式的一種有效措施,且能幫助學生收獲高質量的復習效果。
特別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不能為了追求時髦,而毫無節制地濫用、亂用。現代信息技術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高中數學教師只有結合實際情況科學、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在數學教學領域發揮出其優勢,并進一步推動高中學生數學素養與能力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鳳娟,王萬良,王尚志,等.高中數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2).
[2]藍善貴.淺議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才智,2013(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