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勇



摘 要 針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難以真正落實的現狀提出問題,從評價系統的設計需求入手,設計系統功能架構;隨后展示主要應用流程;再分析調查問卷,總結教學評價系統的應用價值和存在不足;然后針對應用以來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和完善策略;最后總結展望。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職業能力;教學評價系統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0-0055-04
Abstract Regarding the present action direction and teaching model, questions are being put forward with regard to the difficulties metwhen trying to properly pu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s into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demand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function is devised. The main utilization proce-dures are demonstrated. Questionnaires are then analyzed, with ei-ther its practical value or inadequacies being summarized; following this, inadequacies through utilization will be addressed u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Finally 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listed.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professional skil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大力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其宗旨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1]。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并稱為關鍵能力,在職業能力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專業能力指掌握知識,獲取技能;方法能力指學會工作,學會學習;社會能力指學會做人,學會共事。那么,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如何評價這三方面能力呢?筆者認為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
1)評價主體多元化。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還要有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必要時還可邀請企業教師參與考核評價,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2)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除了期末考試這種終結性評價外,還要有反映學生平時學習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評價與學期末的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更科學合理。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只有好與不好來進行定性評價,往往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職業能力,需要制定評價標準進行定量評價,這樣評價才更加準確。同時,制定的評價標準中涵蓋了職業能力的各個方面,從而使評價能更加全面。
具備以上三點,才能使評價客觀、科學、全面、準確。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慮,很多課程制定詳細的評價項、評價標準,設置配分和對應等級,設置評價主體和相應配分權重。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計算和統計的工作量相當大,難以真正落實,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教學評價設計得再好,如果難以實施,缺乏可操作性,就如同鏡中花、水中月,只是空中樓閣。目前國內外關于中職學校教學評價系統的研究很少,更難以找到適用的評價平臺。因此,需要設計一款教學評價系統實施評價,使對職業能力評價真正切實可操作。
2 教學評價系統的研發
設計需求 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了中職教學評價系統。與其他教學評價系統不同,本系統不是用來評教,主要是對學習者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個人評價量表[2]如表1所示,組內互評量表如表2所示。
最后,設計計算公式得出評價成績:
個人得分=個人自評成績*權重1+個人互評成績*權重2+師評成績*權重3
個人互評成績=Average(組員打分)
小組的自評與互評與個人的類似,不再贅述。
功能架構設計 本系統包括三個功能模塊:基礎數據維護、教學評價管理、查詢統計。本系統的用戶目前分為四個,即學校教師、企業教師、學生和系統管理人員。具體如圖1所示。
1)基礎數據維護(管理員):用以維護系統基礎數據和安全;維護教師、學生和班級信息;管理角色及用戶的權限。
2)教學評價管理(教師、學生)。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①評價項設置(教師):可以任意設定個人評價項、小組評價項、課后評價項的具體內容及相應配分。
②評價標準設置(教師):可任意設定評價總分計算公式及對應等級。
③評價過程(教師、學生):教師可以任意對學生分組;學生可以進行個人及小組的自評、互評,評價過程中可以上傳和預覽作品,查看細節。
3)查詢統計(教師、學生):自動分類統計成績形成直觀的數據圖,可查詢個人和全班的評價成績,且可以用Excel數據表方式導出全班成績。
3 主要應用流程
導入班級學生信息 教師可以用Excel數據表的形式導入班級,添加學生信息。
摘 要 針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難以真正落實的現狀提出問題,從評價系統的設計需求入手,設計系統功能架構;隨后展示主要應用流程;再分析調查問卷,總結教學評價系統的應用價值和存在不足;然后針對應用以來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和完善策略;最后總結展望。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職業能力;教學評價系統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0-0055-04
Abstract Regarding the present action direction and teaching model, questions are being put forward with regard to the difficulties metwhen trying to properly pu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s into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demand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function is devised. The main utilization proce-dures are demonstrated. Questionnaires are then analyzed, with ei-ther its practical value or inadequacies being summarized; following this, inadequacies through utilization will be addressed u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Finally 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listed.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professional skil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大力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其宗旨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1]。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并稱為關鍵能力,在職業能力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專業能力指掌握知識,獲取技能;方法能力指學會工作,學會學習;社會能力指學會做人,學會共事。那么,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如何評價這三方面能力呢?筆者認為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
1)評價主體多元化。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還要有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必要時還可邀請企業教師參與考核評價,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2)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除了期末考試這種終結性評價外,還要有反映學生平時學習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評價與學期末的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更科學合理。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只有好與不好來進行定性評價,往往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職業能力,需要制定評價標準進行定量評價,這樣評價才更加準確。同時,制定的評價標準中涵蓋了職業能力的各個方面,從而使評價能更加全面。
具備以上三點,才能使評價客觀、科學、全面、準確。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慮,很多課程制定詳細的評價項、評價標準,設置配分和對應等級,設置評價主體和相應配分權重。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計算和統計的工作量相當大,難以真正落實,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教學評價設計得再好,如果難以實施,缺乏可操作性,就如同鏡中花、水中月,只是空中樓閣。目前國內外關于中職學校教學評價系統的研究很少,更難以找到適用的評價平臺。因此,需要設計一款教學評價系統實施評價,使對職業能力評價真正切實可操作。
2 教學評價系統的研發
設計需求 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了中職教學評價系統。與其他教學評價系統不同,本系統不是用來評教,主要是對學習者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個人評價量表[2]如表1所示,組內互評量表如表2所示。
最后,設計計算公式得出評價成績:
個人得分=個人自評成績*權重1+個人互評成績*權重2+師評成績*權重3
個人互評成績=Average(組員打分)
小組的自評與互評與個人的類似,不再贅述。
功能架構設計 本系統包括三個功能模塊:基礎數據維護、教學評價管理、查詢統計。本系統的用戶目前分為四個,即學校教師、企業教師、學生和系統管理人員。具體如圖1所示。
1)基礎數據維護(管理員):用以維護系統基礎數據和安全;維護教師、學生和班級信息;管理角色及用戶的權限。
2)教學評價管理(教師、學生)。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①評價項設置(教師):可以任意設定個人評價項、小組評價項、課后評價項的具體內容及相應配分。
②評價標準設置(教師):可任意設定評價總分計算公式及對應等級。
③評價過程(教師、學生):教師可以任意對學生分組;學生可以進行個人及小組的自評、互評,評價過程中可以上傳和預覽作品,查看細節。
3)查詢統計(教師、學生):自動分類統計成績形成直觀的數據圖,可查詢個人和全班的評價成績,且可以用Excel數據表方式導出全班成績。
3 主要應用流程
導入班級學生信息 教師可以用Excel數據表的形式導入班級,添加學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