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安
摘要:數學是中專院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在中專院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教學效率不高。如何上好中專數學課成為了教師所關心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中專院校數學教學工作進行了探究,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專數學;學生主體;課堂導入;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34-02
升入中專學校的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較差,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在知識的接受上處于被動狀態,甚至是反感的情緒之中。但是,這些學生也具有自己的優點,中專生一般操作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充滿探究欲望。雖然他們的學習欲望不高,但是,只要教師找好方法,一定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中專生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作為一名中專院校的教師,要怎樣做好數學教學工作呢?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做好教學引導
傳統課堂教學圍繞教師展開,強調教師要"教"的好,而學生總是被動的"學",這樣的教學過程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略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缺一不可的雙邊共同活動,因此,課堂效率低下。《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 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雙方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教學效果最佳,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中專生往往是在初中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意志弱,學習成績差,尤其是數理化成績較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出現逃課現象。中專教育屬于就業教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針對學生所學專業把數學的實用性貫穿于教學過程,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例如,我在給建筑專業學生復習《勾股定理》時,首先提問學生:"在蓋房子時,一般把房子平面設計成長方形,它的四個角是直角,誰有辦法在地面上畫一個直角?…可以運用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是…?"這時有學生馬上說出了表達式:(a2+b2=c2),教師接著引導:"用數值表示三條邊!"學生接著回答:"3、4、5,勾三、股四、弦五!"這樣,教師合理地運用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數學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所學專業問題,使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和學習興趣,使其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中專數學課的課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2.做好教學導入設計,在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
俗話說:"量好的開端是成功的開始!"每節課開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如果教師上課不"備學生"、"備教材",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對教材體系和內容沒有吃透,不講究教學藝術,循規蹈矩,平鋪直敘,就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和抵觸心理,學生學習就會失去激情和動力,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低。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體系和學生實際知識結構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緒和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效率。常用的課堂導入的方法有:以舊引新法、類比遷移法、游戲導入法、謎語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故事導入法、聯系實際法等,教師要根據自身素質、教學任務和內容及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靈活選擇。比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運用故事導入法,給學生講述"印度的舍罕王獎賞發明國際象棋的大臣西薩·班·達依爾麥子"的故事,由"在第一格內放一粒,第二格內放兩粒,第三格內放四粒,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內的麥粒數加一倍"引出等比數列。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以故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3.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
情境教學法新課改中重點提倡的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是情境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教學情境是教學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統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創設的情感氛圍,是教師和學生認知、情感、行為和環境的有機統一,教師通過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動的、形象而具體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情境教學是教學情境得以實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它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中專數學課堂實效。創建教學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借助身體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實物創設教學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教材內容的特點、教學過程的需要,遵循教學情境創設的科學性、發展性、目的性、靈活性、興趣性等原則創設教學情境,創設的教學情境要體現出生活性、情感性、形象性、趣味性,要突出中專數學的學科特點。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應用"時,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你有什么辦法得出水塔的高度?"有同學回答"用尺子直接量!"教師接著問"這是直接測量高度,你能不能用其他辦法得出?"這時學生比較茫然,教師繼續引導:"站在離水塔一定距離處,量出這段距離,并測得這點到水塔頂部的角度..."這時有學生回答"再用三角函數計算!"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學生理解了三角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了。
總之,在中專學校進行數學教學工作,教師要以新課改為指導,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