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桂英
【摘要】數學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做”數學的無窮樂趣。
【關鍵詞】創設情境 練習質疑 小組合作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感到學習不是被動的學習,而主動去學習呢?如何才能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新知識,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數學課堂,用獎勵或比賽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愿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上,過于嚴肅的“管教”,往往會把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壓抑下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數學新授課的教學中,應該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多問孩子們,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如果教師能走進小朋友的心里,使他們消除心理障礙和壓力,使“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在練習課上,利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完成練習。可以請小朋友當小老師來判斷其他同學的答案是否正確;或者通過比賽形式來完成。對于勝出的小組給予紅花或星星等獎品作為獎勵,這樣促進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為了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我還經常采取小組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對于這種方法相當歡迎,為了給自己這一組爭光,可以說每個人都積極思考,小組討論的氣氛也相當熱烈。通過一系列的有趣的、快樂的學習,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們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 智力振奮的 內心狀態就 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樂鼓舞的 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為了負擔。”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很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大量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小貓、小狗、大象……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圖片,教會學生認數,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最后動口表達的“三動”能力。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利用學生喜歡直觀學齡前的基礎,利用圖片,只用二節課就教會了1-10這10個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擺卡片、說數、互相檢查、匯報。一節課上得熱熱鬧鬧,充滿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數學課有意思,不枯燥,為今后培養能力奠定基矗。
三、重視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多組織幾次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我讓學生按照書本的統計圖要求,先對自己家中每星期的膠袋量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布置學生課外調查班上同學最喜歡看的書還有學校環保活動所收集到的東西等,并能根據統計圖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師生互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對于一些后進生,我還帶著他們去學校附近的商店,通過買一些學習用品,讓他們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兌換和簡單的加減計算。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練習質疑,促學生學會生存發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為今后的生存發展打好基礎,而這就要從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解答問題。如有一題是講幼兒園買面包,一個班15個學生買哪兩盒合適,有三盒供學生選擇:6個、8個、9個,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買兩個給老師吃。而在計算連減時,有學生依生活實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加起來,再用第一個數去減這個和的辦法。其實這些孩子能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可見,練習中的那些實際問題對學生學會生存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五、小組合作,使學生學會共同生活
與人共同生活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能力,而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保護意識比較強,使得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經驗,但多數孩子樂于交流,因而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與人合作的能力,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要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首先從與同桌合作開始。如第一課《數一數》就讓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讓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帶來的喜悅。合作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在交往互動過程中,能使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表達,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相信這對他們今后與人交往,學會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總之,數學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做”數學的無窮樂趣。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應在興趣中培養思維能力,在思維培養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思維是根本,興趣是思維的源泉,思維的培養是以興趣為基礎的。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普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