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
摘 要:在小學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很好地抓住教育學生的最好契機,通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章法。近年來在小學信息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較為廣泛,任務設計與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很大的關系。主要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優化“任務”設計的途徑進行簡要的分析,以此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例子,來總結教學經驗,促進小學生信息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優化任務設計
雖然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式和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在進行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妨礙小學生對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從我國目前的教師教學任務設計來看,教師設計任務的目標并不明確,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學習的具體方向,并且教師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性,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以及年齡特點,而任務設計又比較封閉,嚴重限制了小學生的自身發展。筆者主要從五個方面對優化任務設計的方式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促進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成效。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任務設計
小學生接觸的知識還不是很多,對于接受理論知識來說,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通常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所以教師設計任務教學時,要將教學目標擺正,明確學生要做的學習任務,優化任務設計,才能使學生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在眾多知識點中尋找需要細致了解的地方。例如,小學課本中有一個篇章是讓小學生學會收發郵件,這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教學,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可以在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明確指出小學生應該做的步驟,讓他們先打開126郵箱,然后選擇郵箱聯系人,輸入自己要發的郵件的名稱,然后進行內容調整,讓小學生了解郵箱格式,進而學習到如何收發郵件,這樣明確的教學任務設計,是優化任務設計的基礎,也是重點內容。
二、設計實務操作,調動學生參與
信息技術的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實際信息技術相關操作,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對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師對實務操作的設計也是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生具有好動的天性,并且對于一些理論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而對于實際的操作練習通常會表現出一些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操作的好奇來讓小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設計趣味任務,活躍課堂氛圍
任務設計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時應用相關知識讓學生學習,它更講究的是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趣味性,很多小學教師都會將趣味性教學融入教學任務設計中,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夠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感覺不是在完成任務,而是在趣味游戲中進行學習,能夠極大地促進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動性。小學課本中有很多關于數字圖形轉化的練習題,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這種類型的學習時,可以利用小學生對圖形的敏感性將數字轉化為圖形讓小學生進行計算和認識。例如,教師在教育小學生學習基礎的數學加減法時,可以說本來有幾朵花、幾只動物,然后動物將花放到了別的地方,計算還有幾朵花,利用小學生感興趣的圖形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設計層次任務,兼顧整體學生
小學生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自身對信息化技術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兼顧到整體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完成不同程度的任務,而不是強制性地要求所有學生要完成所有的任務,層次任務的設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能力,對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五、設計開放任務,提升信息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并且不愿意受到教學的束縛,所以教師可以經常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任務,讓學生對任務問題進行自由回答,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知識以及對一些問題的見解。例如,小學課本中有關緊急事故的處理的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問小學生如果突遇地震等自然災害應該怎樣逃生,以此檢測小學生的安全防護知識,提升小學生的信息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優化任務設計的重要性,通過對教學任務設計的改進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小學生的角度對教學任務設計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以此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何秋華.優化“任務”設計,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J].黑龍江教育,2014(10):71-72.
[2]申魯梅.優化“任務”設計,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J].文理導航,2016(5):96.
[3]于生蘭.優化任務設計,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J].吉林教育,2015(4):4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