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波
摘 要:在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從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入手,對美術欣賞中的教學策略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學;美術教育;欣賞教學
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針對美術欣賞教學在欣賞能力、情操陶冶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積極意義,建立一種基于學生自身學情的美術教學模式,是小學美術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工作中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
從美術教學的自身特點來看,欣賞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對事物的了解過程進行引領的一種有效措施。在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生理狀況兩方面入手,對美術欣賞心理問題進行探究。從色彩因素給小學生所帶來的影響來看,紅色、黃色等色彩較為鮮艷的顏色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對繪畫藝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畫面中的一些細節要素也有可能成為學生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所關注的一大因素。除此以外,在對繪畫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入
手,對繪畫作品進行感知。對于一些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有關聯的繪畫作品,學生會表現出一種較為欣賞的態度。
二、美術教育中的欣賞教學策略
在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進行探究以后,我們可以發現,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視覺記憶與聽覺記憶的綜合作用,是對美術欣賞教學進行優化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將音樂伴奏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的做法,就是通過對課堂氣氛進行強化的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從美術教學對小學生的影響來看,為了使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進行優化。
1.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專題欣賞課主要指的是圍繞某個欣賞美術課題進行欣賞的美術課程。這種專題欣賞課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程中往往占據著較大比重。在美術專題欣賞課的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對課堂所需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材過程中要遵循從學生欣賞水平入手選擇的原則。例如在“外國兒童美術作品欣賞”這一專題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的運用,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首先,在這一節美術欣賞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對與本課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進而在讓學生在查找一些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資料的基礎上產生欣賞興趣。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在展示一些國外的優秀兒童繪畫作品以后,可以讓學生在對作品進行欣賞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知。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模式的應用,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
2.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在傳統的美術欣賞教學課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藝術作品后,往往會對作品進行較為細致的講述。這就使得美術欣賞課堂中,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教學內容缺少新奇感,漠然的態度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不利因素。為了讓學生的自主體驗因素在教學中得到強化,在美術欣賞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操作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民間竹編工藝”這一美術欣賞課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對竹編工藝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對竹編的制作過程進行展示,指導學生進行竹編工藝品的創作,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竹編工藝品的藝術魅力。在學生完成竹編工藝品創作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制作的工藝品與自己在課堂上所欣賞到的工藝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參與動手活動的過程中對竹編工藝有所了解。
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主發展是美術教育中的欣賞教學所要遵循的一種目標。對學生自主體驗的注重是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慶敏.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好家長,2016(34):223.
[2]於煒.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3]楊惠玲.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和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8):64-65.
[4]路茂玲.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6(6):219.
[5]趙晶.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