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第五十六中學)
摘 要:師生關系聯系著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溝通著師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感。在語文課堂上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更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開發學生的能力和智力,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教師要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培養自由討論式的課堂風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變換傳統的師生學習角色,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師生關系;和諧課堂;角色互換;以人為本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和相互補充。”從前的教學,教師一言堂,具有無上的權威,學生只能被動聽講,課堂氣氛呆板、沉悶,缺少創新探究的精神。而現在,伴隨著信息化教學、生態課堂教學理念走進課堂,如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思考。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具有強大的力量,使學生不斷地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基于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在語文課堂上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學科特點需要,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怎樣把理論具體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創建課堂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氛圍寬松愉快,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型師生關系必須打破教師和學生的“尊卑關系”和“上下級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主動參與者。教師是引領者,和學生是平等的,是共同學習的伙伴關系。學生之間也不能以學習成績來劃分三六九等,他們之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要互相尊重,哪怕是一點點的諷刺挖苦都是不允許的。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教師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錯誤都是可以理解的,并鼓勵學生個體之間的融洽合作與有序競爭,讓每位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分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在小組學習中教師退居幕后,學生走到臺前往往能暢所欲言,基礎不同、能力各異的學生在聆聽與發言中思想的火花相碰撞,認知能力相補充,就連語言的表達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此時,教師通過在各組間巡視也可以時時答疑解惑,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課堂氛圍寬松愉快,同時具有教學的凝聚力,學生好學、樂學,真正成了課堂的
主人。
二、課堂風氣民主自由,學生敢于大膽質疑
古人曰:“學貴有疑”。質疑是創新的動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要讓學生勇于質疑問難,積極參與討論和爭辯,有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边@說明了教師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質疑,讓孩子們的思想真正活躍起來。
例如,我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怎樣看待魯迅先生童年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怎樣評價三味書屋這樣的中國傳統私塾教育?按照傳統語文教學的思想引導,對于三味書屋的學習是批評居多,老師太迂腐,不鼓勵學生提問書本以外的知識;學生學習單調,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文章,私塾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在這樣講授的時候,有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在三味書屋還可以捉蒼蠅喂螞蟻,上課玩紙盔甲,描繡像,這種生活比現在還輕松,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愉快的。學生就這個問題辯論起來,最后我們達成共識:無論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都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美好的,令人懷念的。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若干年后看現在,何嘗不是美好的呢!再如,我在教《陳涉世家》一文時,當學習到“士卒得魚腹中書”時,我解釋“書”是紙條的意思。這時,一位男生站起來說:“老師,秦朝時造紙術還沒有發明,怎么會有紙呢?我認為這么解釋不對?!甭犃怂脑挘渌瑢W也都議論紛紛。我表揚了他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同時也和大家相約回家詳細查閱資料。在下一堂課上,我們一致認為魚肚子里的書信不應解釋為紙條,而是當時寫在錦帛布匹上的,通過查找,既擴展了知識面,又增添了學習興趣,真是一舉
兩得。
三、變換傳統的師生學習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嘗試師生角色倒置
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重點。師生互動的宗旨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高效率地學習。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心理,以后的教學中更能有的放矢。我們應堅持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這既是創新課堂的要求,又是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在傳統的觀念里,上課只能是教師登臺講授,學生聽課回答。師生角色倒置徹底顛覆了這一模式,學生有旺盛的創造力、表現欲,給他們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他們的表現會令人驚嘆、驚喜。譬如,我在上《愛蓮說》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靶±蠋煛弊髁顺浞值臏蕚渥圆槐卣f,其他同學就像他們要上臺一樣也做了大量復習工作。他們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還能初步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格,能夠圍繞課文提出一些問題:(1)蓮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德?(2)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寫菊花和牡丹?(3)作者想通過蓮花表達怎樣的情操與志向?在課堂上,對于要做哪種人,學生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小老師”和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了他們對生活、對社會的看法,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我在一旁看了不禁暗自高興。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倒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講臺上的“小老師”還是課堂上的學生,都積極準備資料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師與生的關系。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能夠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健康的身心發展,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更新陳舊的理念,學習先進的思想,使我們的課堂具有吸引力、生命力、創造力。
參考文獻:
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董旗娟,女,專業:中文,中教一級,本科,發展方向: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 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