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
摘 要:當前,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真正掌握生物知識。教師應以新課改要求為準,對高中生物教學予以優化,將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其中,提高生物教學水平。翻轉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獲得生物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本文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措施進行了分析,以期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關鍵詞:翻轉課堂;生物教學;實施
翻轉課堂,即首先由教師創建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講解,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以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形態。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差異,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將其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強化學生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由此看來,翻轉課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適用的教學方法,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課前流程
將翻轉課堂有效地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做好課前流程的規劃與設置。具體流程如下。
1.構建知識圖譜
教師應根據生物課程標準及生物教學要求,對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生物知識進行系統分析,明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而利用網狀或樹形結構將其繪制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對某一部分的知識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這個結構,明確與這部分知識相關的知識,以便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知識引出所要教授的新知識。
2.錄制微視頻
微視頻具有的特點是時長在5~10分鐘左右,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呈現方式簡潔明了,可以進行故事化或生活化的設計等。考慮到以往高中生物教學比較枯燥、乏味,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難點或重點知識的視頻錄制過程中,最好進行生活化或故事化的設計,增強微視頻的趣味性及教育性,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例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遺傳病”相關知識時,事先錄制了關于遺傳病的熱點新聞及關于遺傳病系統講解的視頻,在教學中播放,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注地觀看視頻,學習遺傳病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上課流程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之后,需要基于翻轉課堂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當然,為了使翻轉課堂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以下流程展開教學活動。
1.解決共性問題
相對來說,解決共性問題是一個鞏固、強化基礎知識的環節。有了前面的準備工作,教師對學生的生物學習情況有了詳細了解,明確學生知識欠缺的部分,并將其作為共性問題。對于共性問題的解決,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或者方法來呈現,如分組解答、共同討論等。當然,無論何種方式方法,都需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參與問題的思考與分析,進而解答問題,如此才能使學生對問題及相關知識印象深刻,強化學生生物知識的學習。
例如,某教師先讓學生預習“細胞分裂”這部分知識,在進行“細胞分裂”課程教學時,先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這部分知識產生的疑惑提出來,教師將問題寫在黑板上,播放關于細胞分裂的微視頻,讓學生對細胞分裂有比較形象、具體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共同討論黑板上的問題,學生能夠參與其中,認真思考分析,并解答問題,收獲知識。
2.展開自主學習
前面的環節解決的是基礎性、共性問題,翻轉課堂的優勢就是可以有效地實現個性化學習,即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不相上下,進而為每個小組制訂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相互幫助,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三、結語
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不佳,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牢固掌握生物知識。對此,教師應當將翻轉課堂實施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在課前做好構建知識圖譜、錄制微視頻等,課中解決共性問題、展開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同時強化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玉婷.基于“聞道微課”平臺下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44-145.
[2]李黎,孫錦傳,楊小慶,等.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J].考試周刊,2016(7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