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田利華
摘要:由于高中數學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此該學科的學困生相對較多.解決學困生問題是當前高中數學教育中的重點.本文探究在多元智能下轉化數學學困生的策略.
關鍵詞:多元智能視角 高中數學 學困生
學困生是一種在學科教學中都會碰到的學生類型.該類型的學生智力正常,但是成績卻普遍較差.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該類型的學生尤為常見.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包括語言、空間、邏輯、運動等多種智能,其中邏輯智能是數學學習中的主要智能,而其他智能則是輔助性智能.因此,在多元化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困生的智能情況開展數學教學,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全面進步.
一、建立多元智能觀,轉變對學困生的態度
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相對較弱的智能通常會被放大,大多數學生、教師只看到學困生不足的方面,使學困生被貼上“愚笨”、“差生”等片面性的標簽,而學困生也對自己產生不信任、自卑感,導致學習跟不上、成績上不去.因此,教師、家長及學生應建立多元智能觀,消除對學困生的錯誤認知,轉變對學困生的態度.教師可以向學生及家長講解多元智能觀的理論,提高學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同時,開展自我認識活動,使學生通過定期寫自評或者向同學進行自我介紹等方法重新認識自己.在寫評語時,學生要寫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及不足之處,總結一段時間內自己在學習方面上的進步與不足之處,保障對自己的剖析的客觀性.此外,要讓學困生認識到,學習成績差不是先天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轉變當前的學習狀況;對有進步的學困生,要給予及時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智能觀,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從而實現素質教育.
二、區分優弱勢智能,制定適合的教學策略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智能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首先,通過多次數學考試、測驗,分析學生的數學成績,確定學困生在班級內的比例及名單.然后,將具有權威性的調查問卷發給學困生進行填寫,對學生的問卷填寫情況進行智能優弱的評估.同時,將問卷評估情況與學生的交流結合起來,進一步分析、記錄每個學困生的智能優弱情況.最后,根據學困生的智能優弱,確定學生的培養方向,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學困生的邏輯智能相對較弱,教學內容傾向于對數學邏輯思維方面的理論教學與練習.這樣,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弱勢智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開展多元手段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優勢智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豐富教學手段.例如,在講“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模具,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或者利用多媒體,向學困生展示空間圖形物體的移動、形狀及向量的規律,提高學生對空間的直觀感受能力.此外,還可以開展“一幫一”的學習活動,根據班內學生的智能情況安排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互助活動.比如,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則找一個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合作,組成一個優勢互補的學習小組.在互助學習中,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優智能的學生進一步增強自身的邏輯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語言、人際智能水平.
四、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為適應多元智能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教師應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評價機制.首先,多種角度評價每一個學生.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空間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多角度評價,可以看到學生的長處與短處,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生能力做出科學的評估.其次,多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及卷面考試、實踐活動與平時表現相結合的評價手段進行評價,提高評價的有效性.最后,優化各個評價項目的評分比例,根據高中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對學生的邏輯、空間、語言、交際等方面的評價項目進行優化,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多元化智能的發展觀點,在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劣勢時,也要看到學生的優勢,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實現優者更優、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馬肅霜.關于“學困生”轉化的理性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