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萍
【摘要】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一種教學理論只有建構起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才能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實踐,新理念下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注重繼承與創新結合,目標與效果統一,形式與內容和諧,強調把教學過程看作動態發展的過程,把著力點放在尋求“主導”和“主體”的最佳結合上,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相互作用,努力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使學生的主體性在獲得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三段四步;模式
一、模式的含義
三段四步教學模式,把小學數學新授課分為: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個階段”,該模式把課內探究又具體分為:激趣設疑;探究交流;教師點撥;鞏固練習“四個步驟”。
二、目標定位
1.通過創情激趣,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思維活動,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質、計算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最基礎的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會認知。
2.讓學生通過親歷參與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具有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等能力,能用數學的眼光、運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問難,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三、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程序
(一)課前延伸
“課前延伸”分為三部分:
1.為了本節課的順利進行,圍繞本節課的有關概念,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與方法,設計一個知識銜接的前期臺階。
2.為了本節課的順利進行,根據本節課的需求所做的課前準備。
3.結合導學稿進行有效的課前自主學習活動,
(二)課內探究
課內注重課堂教學的四個重要環節,四個環節分別為:
1.第一步激趣設疑
我們知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兒童的思維是以“直覺和經驗思維”為特色的,缺乏這種思維手段就不會有兒童的探究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在學生完成導學稿的基礎上,有意識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制造學生新的求知需要與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沖突”,刺激其感官,激發其情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人情境之中,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定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沖動,使思維人路,總之,在第一步,應體現一個“趣”字,做到以趣激疑、以趣啟思。
2.第二步探究交流
在第二步探究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探究情況進行歸納、疏理、概括,使學生對有關概念、特征、性質規律、計算公式、數量關系、思維方法等清楚明白,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各抒己見,在爭辯中互相啟迪、互相借鑒、取己所需、學人之長,既發展自己的個性,又以自己的個性影響他人,從而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獲得啟發,不斷反思、調整原來的思想認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不僅如此,學生們也在思維的激烈交鋒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成功與挫折的情感體驗。
總之,第二步應力爭體現一個“思”字,即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提問,在提問的基礎上探索交流,做到:疑難讓學生問,思路讓學生講,問題讓學生答,規律讓學生找。
3.第三步教師點撥
教師就是一個“適時的點撥者、親切的慰藉者、無私的幫助者和誠摯的合作者”,在這一步要體現一個“精”,
4,第四步鞏固練習
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基本技能的形成、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一定的實踐應用來完成。
因此,這一環節應體現一個“巧”字,即通過巧妙設計課堂小測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訓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由“理解”到“掌握”,并進一步從“掌握”提升到“應用”;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反思與感悟,使他們既習得知識與技能,悟得思想與方法,更收獲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課后提升
課后提升是指我們在引導學生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地留作業,使他們獲得的知識得以進一步發揮,體驗得以進一步延續,習慣得以進一步培養,這種“課后延伸”常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業,不硬性規定統一完成,具體說課后作業要分層次,分為必做與選做兩種。
1.課后的再復習、再提高、再鞏固,
2.課后相關問題的應用,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業,以便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起作用。
以上三段和四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這種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中教師的講授、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四、教學模式應用的效果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一種教學理論只有建構起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才能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實踐,小學數學新授課“三段四步”教學模式使用后我驚喜地看到:
1.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設計的導學稿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并能提出自己的困惑。
2.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了,課堂上同伴互助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對學生不能解決的知識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點撥,教學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調在實踐中完成學生自身知識建構的發展趨勢,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3.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充分,不僅讓學生預習,而且指導學生會預習,為課堂新授騰出了時間,課堂容量大,而且效率較高。
總之,讓數學課堂活動起來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勇于改革和實踐,構建三段四步式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使今天的學生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