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勤++金國娟
【摘要】“主問題”是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能從課文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欣賞的重要提問。運用“主問題”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激發學生情感。本文淺析了《詹天佑》第二課時中“主問題”的設計與分析。
【關鍵詞】主問題;詹天佑;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詹天佑》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六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提示要求圍繞“祖國在我心中”的專題進行學習,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等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愛國,教學難點是理解詹天佑設計的兩種開鑿隧道方法和“人”字形線路的妙處。如何讓孩子們去體會那份愛國情懷呢?通過“主問題”的巧妙設計,學生要探究或者回答上述問題,就得潛心閱讀課文,研讀細節,并提取關鍵信息。這樣的“主問題”可以牽動學生對全篇文章的反復閱讀,并在品讀中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通過主問題的設計,學生品讀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等關鍵詞句,畫開鑿隧道方法簡圖、演示“人”字形線路設計等方式,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主問題,學生品讀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等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詹天佑設計的兩種開鑿隧道方法和“人”字形線路的妙處。
【主問題設計與分析】
一、質疑導入,學習尾段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面對帝國主義者的阻撓、蔑視,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那么,這項在外國人眼中連他們的著名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的艱巨工程,這項在他們看來憑中國人自己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務,最終完成了嗎?
分析:這個問題在課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學生進行深入品讀的牽引力,吸引學生讀完全文,找到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發現詹天佑提前兩年完成了這項帝國主義者認為“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務。在朗讀這段文字時,學生的愛國情也油然而生。
二、概括事件,了解情節
課文寫了他做的哪幾件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6自然段,想想,分別寫了哪些事,試著用小標題的形式在段落旁邊概括出來。
分析:這個主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帶著任務對4—6自然段課文內容認真地研讀。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事件,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段落主要內容的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板塊學習,品讀細節
在預習時,針對4—6自然段,大家提出了一些不懂的問題,對火車怎么爬“人”字形線路、怎么開鑿隧道,關注的同學比較多。那就先來解決下這兩個問題。(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機進行板塊時學習。)
1.請你認真讀讀第6自然段,看看這四種圖式中哪種是正確的“人”字形線路?到課文中找依據,并用自己的話說說看,用鉛筆盒當成火車演示演示。(練習紙上進行選擇)
分析:這個主問題設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快速吸引學生去細讀文本,邊讀邊想邊動手。在課堂活動方面,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節奏方面具有讓學生安靜下來思考問題,形成動靜有致的課堂教學氛圍的調節力和交流的凝聚力。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反復閱讀、思考、交流、動作演示,最終理解這項設計的精妙和詹天佑的杰出。
2.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分采用什么方法開鑿,并在《課堂作業本》上完成“施工示意圖”。你現在就是“工程師”詹天佑,能來介紹下嗎?
分析:這個主問題需要細讀課文,到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們自己做“小工程師”要介紹開鑿方法,需要抓住文中關鍵詞句,準確、簡潔地闡述“居庸關”“八達嶺”的山勢和分別采用的開鑿方法,既能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又讓學生主動地去尋找關鍵信息,并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分享,深入理解兩條隧道開鑿方法的精妙和詹天佑的杰出。
3.現在我們來看看第4自然段,課文是怎么寫詹天佑勘測路線的,哪些詞句特別讓你感動?邊讀邊圈,還可以寫旁注,和大家一起交流。
分析:這個主問題的設計,學生需要對課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細致的品析,然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的分享交流中,幾乎將文中有著重要表達作用的字詞和句子都進行了品讀欣賞。如“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等這些都是詹天佑身先士卒的行動。同學們抓住詹天佑的言行、心理活動等關鍵詞句,深深感受到他身上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杰出的智慧才干。
對于課堂教學中簡單應答的“碎問”以及對學生隨意的“追問”而言,“主問題”設計的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形成上。通過“主問題”的設計,學生在學習《詹天佑》的過程中,主動地去品讀細節,尋找關鍵詞,抒發感想,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并心生愛國熱情。
參考文獻
[1]拾景玉.小學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2]余映潮.“主問題”的教學魅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