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銀
摘 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班級管理理念。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在班級管理中,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以教師為主導,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為載體的“小組合作”新路子,優化班級管理,開展合作學習成為大力倡導的教育、學習模式。
關鍵詞:自主;小組合作;評價;激勵
“和順情理,合作共進”是我們從化二中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以人為本”理念的必經途徑,就是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管理主體。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為主導,宏觀調控的合作關系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班級管理”這種模式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具有自主、合作、創新素質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一、小組的組建
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成績、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組成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具體分組方法如下: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因班級人數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8個小組,每組4~6人。每個學習小組中,按照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分為A、B、C三層。三類學生既有個性發展的類似性,又有學習程度上的不同。這樣分組,既提供了A與A、B與B、C與C的交流合作條件,又有利于A幫B、B幫C,充分利用了學生間的差異資源,進一步優化了班內、組內學生學習的最優學習環境,使每個人都能實現“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目標,達到了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小組的構建
分為正副組長、各學科組長和紀律監督員,他們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組內成員是一個整體,小組是一個團隊,強調集體行動,不搞個人主義,組內對于各種任務要有明確分工,并且要明確落實到人。以上設置,班主任、任課教師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選用、整合、增減。
三、小組的管理
小組討論形式多樣化,學生可以在小組中自由發言,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各抒己見;圍繞一個中心問題輪流發言,不漏一人。當部分學生在難題面前盡最大努力也不能解決問題,而教師又無法加以個別指導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種討論方式。這樣能鍛煉學生學會傾聽、記錄、互學、展示、思考、質疑、合作和探究。
四、小組的評價
1.教師層面——“一課一評”
任課教師公平、公正、公開評價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學生課堂紀律和課堂表現及時量化考核,并及時登記《導學案課堂量化考核評分表》,做到一課一評。
2.小組層面——“一日一評”
(1)學科組長根據任課教師在每日《導學案課堂量化考核評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數,詳細記錄本學科《學習小組考核“課”評表》情況,并匯總。做到一日一評。
(2)紀律監督員根據《班規》,詳細記錄《學習小組考核“日”評表》生活部分情況,并匯總。做到一日一評。
3.班級層面——“一周一評”
A.小組長根據《學習小組考核“日”評表》情況,精確統計《學習小組考核“周”評表》。做到一周一評。
B.對照班級《周優勝小組》評選出周“優秀小組”和“勤學小組”。
C.設定各種榮譽稱號(管理之星、勤學之星等),全班每周評選一次,月總結評比一次,設立專欄,進行公示。
4.年級層面——“一月一評”
5.學校層面——“一期一評”
A.班級管理員根據《學習小組考核“周”評表》情況,精確統計。做到一月一評。
B.對照班級《文明學生產生辦法》評選出月“優秀文明小組”。做到一月一評,并上報學校。
C.期中期末對照班級流動紅旗評比次數,評選出學期“先進班集體”。做到“一期一評”。
五、小組的激勵
獎懲要使學生明白為什么應該獎勵,為什么受到懲罰,應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獎懲。獎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什么幫助和作用,從而做到獎不驕,懲不餒。有以下獎勵形式:
1.各班建立“進階式評價獎勵機制”,借助“晉級”規則,創造性地用于學生發展性評價。
2.每月學校對各班評選出的“文明學生”給予表彰獎勵。
3.期中期末學校對各班評選出的各類學生給予表彰獎勵。
小組合作的德育模式被班主任認可,年級也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活動,學生得到了鍛煉,為教師減壓。同時,也存在一些障礙,剛開始學生比較難接受。自我管理的模式尤其是自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甚至出現抵抗情緒,班主任實施起來不順利。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學生在成長,學生能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年級管理細則,自覺執行觸犯年級管理細節的處罰,這使班主任的口頭教育轉變為實際行動。小組合作的德育模式探究剛剛開始,今后將不斷總結,將管理做得更細致、更人性化。
參考文獻:
[1]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2]蔣建華.學校克服平庸走向優質[J].中國教育報,2003(2).